2022届“云教金榜”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7 浏览数:536

一、单选题

1.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4)西周初期的统治者无不祖述文王之德,效法文王之治,主张 克明德慎罚,不侮鳏寡 ,并告诫子孙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这些措施(  )

A.利于塑造民众的政治认同B.促进了家国一体格局的形成C.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D.推动文王成为历代治国榜样

2.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5)

时期

记述

汉文帝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汉景帝

上郡以西旱,亦复惰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汉武帝

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

据表中信息可以推知(  )

A.对外战争激化社会矛盾B.军功爵制度继续得到施行C.政治腐败现象较为普遍D.统治者较为重视粮食安全

3.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6)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 学行卓然尤异 的优秀上舍生,只要 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 ,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

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4.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7) 揭帖 原为明仁宗时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 密揭 。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

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C.明代政治运作日益走向僵化D.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5.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8)

首年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

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上表为京师同文馆《五年课程表》,表中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

A.系统科学B.经世致用C.服务政治D.中体西用

6.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29)1900年,梁启超写下著名的《少年中国说》,自此以后, 少年中国 一词便迅速流行开来。但总的来说, 少年中国 的符号意义,五四运动以前,以 国家 为中心,五四运动之后,开始转移到以 少年 为中心。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暂时得到缓解B.青年的进步性受到社会认可C.进化论思想进一步传播D.时代转换推动国家改造进程

7.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0)1931年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的政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富农出租的土地,保留其自己经营的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这种调整(  )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实施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1)下图为风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9.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2)据西塞罗记载,马勒奥洛因弑母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立下遗嘱,将他的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被不公正地剥夺了继承权。法官最终推定马勒奥洛为 精神病人 ,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司法条文存在漏洞B.遵循遗嘱自由原则C.司法实践兼顾情理D.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10.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3)16世纪,英国逐步取缔了修道院制度,但原为英国教会基层行政单位的教区却被保留下来,并将其确定为基层地方政府管理机构,隶属于郡政府管辖。这表明当时英国(  )

A.世俗政权获得民众广泛认同B.宗教改革具有不彻底性C.政府借助教区进行基层治理D.基层管理制度发展完善

11.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4)在1890年举行的帝国议会选举中,俾斯麦所联合的自由派和保守派议员遭到失败。对此,俾斯麦提议废除宪法,在不设帝国议会的情况下施行统治,并为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提议最终被威廉二世所否决。据此可知(  )

A.民众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帝国议会的地位有所上升C.民主适用范围不断扩大D.皇帝成为帝国权力的中心

12.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5)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提出 重组北约的详细蓝图 ,他认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独立的欧洲的出现绝不意味着大西洋联盟的终结,而是意味着促使它发生适应新情况的转型。由于美国的激烈反对,引发了1966—1967年的北约危机。法国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危机的出现从根本上表明(  )

A.西欧国家独立意识开始觉醒B.西方力量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D.欧洲国家试图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二、材料阅读

13.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 学在官府 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 学在官府 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 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土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 亢健者 选入禁兵, 短弱者 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7分)

16.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材料二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当前实现持久和平应该关注的问题。(7分)

17.

(2022· 云教金榜 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县人,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示而步入画坛。1919年起留学法国,师从精于古典画风的达仰。1938年,他创作了《负伤之狮》,画中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画作。1940年他创作的《愚公移山图》,既有中国画线条的白描勾勒,又有油画透视关系和明暗效果的体现,这是一幅生动有力的人物群像图,画面动静结合,画中人物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劳作,体现了人们众志成城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战斗英雄》《毛主席在人民中》《劳动模范》等。

——摘编自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1)根据材料,分析时代印记对徐悲鸿艺术创作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悲鸿艺术创作的历史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