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高三三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2081

一、单选题

1.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世纪晚期秦灭巴国,设置巴郡,郡之下陆续设立11个属县。部分县下不设乡、里,保留巴族和其他大姓首领的部分权力,以 君长 渠帅 的名义,让他们主管派遣公差、徭役等事务。这一举措(  )

A.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坐大B.保留了传统的分封体制C.有助于稳定秦在巴的统治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西汉初年,高帝令诸侯王 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各诸侯国建立宗庙祭祀。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汉元帝下诏指出各诸侯国 久遵而不定,令疏远卑贱共承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惧焉 ,故罢郡国宗庙。西汉郡国宗庙的兴废从本质上说明(  )

A.礼制兴革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B.统治者通过祭祀神化家族权威C.政体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西汉王国势力的扩张威胁中央

3.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古代文献,其中有12件唐代《放妻书》(离婚协议文书)此类文书语气温柔,遣词风雅,常用如下表述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解怨舍结,再莫相谈 两共取稳,各自分离 。此类文书反映了唐代(  )

A.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B.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C.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D.社会风气的包容开放

4.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科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进士及第有苏轼、苏辙、曾巩、程颐、程频、张载筹人,其中苏辙、吕惠卿、章惇等九人后来官至宰辅。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证实宋代科举(  )

A.以诗赋文学为取士标准B.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5.

清代中期重庆城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所在的巴县、江北厅的户均人口仅3人左右,低于四川的户均人口,其中青壮年男性占相当大比例,男女比例约为1.5:1。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战乱人口比例失衡B.外地商业性移民的涌入C.国外高产农作物的传入D.社会稳定促进人口繁衍

6.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呈现这一分布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

地区

工人人数

所占比例

地区

工人人数

所占比例

上海

36220

4775%

天津

4180

535%

汉口

13350

171%

福州

3240

415%

广州

10300

1358%

其他地区

9734

1207%

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7.

辛亥革命前后, 华盛顿 一词在媒体报刊和政界要员访谈中频繁出现。1913年《大陆报》记者弥勒访问袁世凯,告知 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 ,袁世凯马上表示: 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就一直以中国华盛顿而自居。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主共和的理念广为传播B.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浓厚C.袁世凯积极准备复辟帝制D.政府希望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8.

中共二大宣言提出 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 。1941年中共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形成B.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D.各少数民族拥护中共的领导地位

9.

下图是1948年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这幅作品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D.民众踊跃的支援前线作战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先后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证券法》等,并对《对外贸易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上述立法举措(  )

A.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B.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D.标志着 依法治国 成为治国基本方略

11.

下表是古希腊文明时代三位思想家的体育理念,材料反映了(  )

苏格拉底

作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别人的人,不仅要知识聪颖、心灵高尚;而且要身体健康;要以坚忍不拔的努力锻炼,使身体做好精神的奴仆。

柏拉图

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就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和谐一致的发展;主张年轻人在体育锻炼中接受军事训练。

亚里士多德

完整的人应该是灵魂纯洁,身体健康,二者都处于最佳状态;体育锻炼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

A.地理环境推动体育文化发展B.民主政体保障体育运动开展C.保卫城邦需要强化体育锻炼D.人文精神影响体育思想内涵

12.

14世纪一场空前的瘟疫(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地区,在短短几年间致使近2500万人殒命。人们寄希望通过苦修 赎罪 ,却根本无济于事,濒临死亡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就溃。这一现象的出现(  )

A.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B.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结果C.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导致美洲土著居民的灭绝

13.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提出 劣等处置 的原则,即不能让受救济者的生活水平好于低收入的劳动者。该法案废除有劳动能力的人的院外救济,受救济者必须在济贫院中以繁重的劳动来换取救济。该修正案反映当时英国(  )

A.通过济贫缓和社会矛盾B.政府干预救济实行以工代赈C.注重保障工人基本权利D.经济发展需要影响救济政策

14.

二战后美苏两国 冷战 对抗过程中,一方面两国大搞军备竞赛,核武器数量节节攀升,另一方面两国又在不断进行核军控谈判,力图控制核武器的扩散和使用。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了(  )

A.科技发展改变战争的观念B.美苏军事实力上的平衡C.美苏两国的关系逐渐缓和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15.

下图是20世纪两大国际组织的徽章。国联徽章以五边象征五大洲,五星代表五大种族;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与国联徽章相比较,联合国徽章突出理念是(  )

A.民族自决B.世界和平与团结C.大国一致D.种族和解与共存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 的因素。孔子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 ,其实就是我们今夭常说的 求同存异 ,强调的是对 不同 进行融合和包容,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儒家认为: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可见,儒家 的教育,其核心是 求同 ;而 的教育,核心是 存异 。这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观点,是我国和谐文化的核心。

——摘编自《月读》《资政通鉴——释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材料二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 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最早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郑重申明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來立异的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提岀求同存异思想的背景。(6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说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成功实践求同存异原则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发言中的 各指什么?分析其提岀的意义。(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象,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12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将蔗糖带回英格兰,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价格昂贵。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各类蔗被的进口量逐渐増长,蔗糖不仅仅作为香料,还出现在医生开具的滋补药处方中。到18世纪,英国的大众稳步消费越来越多的蔗糖。蔗糖与其他三种进口货(茶、咖啡和巧克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大放光彩。对于穷人而言,蔗糖除了把茶加甜以外,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以初糖的形式来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卡路里)的来源。经过烘焙加工而成的甜味食品最终成为千百万英国劳动人民的标准食品。
哥伦布于1493年的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甘蔗种植园也承担了加工甘蔗的许多工业化流程。甘蔗成熟时必须进行砍伐,立刻榨汁、蒸煮、除沫、脱水、干燥。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人把蔗糖的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时不列颠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它的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所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最早建立其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到18世纪著名的 贸易三角 趋于成熟,工业制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指出蔗糖在英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生产与消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