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普宁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358

一、单选题

1.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兼并战争的加剧B.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形成C.礼乐制度的加强D.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2.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  )

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3.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中原迁徙。尤其西晋统治时期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中原百万余口, 戎狄居半 。这一现象(  )

A.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有利于北方民族的相互交融C.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D.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安定

4.

唐朝政事堂为政府最高机构,凡皇帝命令需经政事堂群相会议正式通过方可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政事堂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则被认为违法。这表明.(  )

A.古代政治制度有注重行政程序的一面B.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C.分权与制衡体制的形成D.宰相擅权现象越发严重

5.

17世纪20年代初的天启年间,明朝政府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至1400余万两白银。1642年灭亡前夕,太仓(国库)的白银多达2300万两,这些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是明朝本土白银最高年产量的5至8倍。据此可知(  )

A.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白银产量激增B.明后期对外贸易繁荣,白银大量流入C.明朝政府税制改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明后期经济发达,白银成为唯一货币

6.

1854年,英国的棉布大量积压在中国口岸的仓库中,被认为是 最无价值的东西,比寻常的包装材料——杭州粗棉布,还要便宜和无用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棉布输入量过多B.中国关税税率较高C.中国民众购买力低下D.英国棉布质量较差

7.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 成功之处 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8.

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该政策旨在(  )

A.建立各阶级联合执政政府B.适应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C.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 三农 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10.

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 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982年宪法则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 国家机构 之前。这一变化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完善

11.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 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 ,同时 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 。这揭示了古代雅典政制(  )

A.议事会的权力最大B.审判流程公开透明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D.具有权力制衡特点

12.

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 成功 的重要表现是(  )

A.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B.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C.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D.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

13.

下图数据反映当时英国(  )

A.民众生活质量极大提升B.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提升C.工业革命增加社会财富D.福利国家制度使人民受惠

14.

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下列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

A.事实上都承认和确立中国大国地位B.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C.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合作D.体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15.

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 乞丐行乞 的漫画,它反映的现实是(  )

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欧洲经济发展遭遇了挫折D.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16.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这反映出(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日益加大B.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C.发达国家找到了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先秦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唯一文明的国家,自称为 华夏 中国 中华 ,而把周边邻近地区的其他民族或部族称为 等所谓的 四夷 。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左右或指导着其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因为在华夷体系内,其周边邻国唯一共同的对外关系就是定期向中国不同王朝的皇帝们称臣纳贡。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 外务部 的外交体制改革, 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 ,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之后从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各有差异,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

——张箭《甘薯:从美洲到中国》

材料二
番薯(甘薯)传入中国,名称因地区而不同。关于番薯传入我国途径大概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番薯传入后传播很快,在明代后期数十年间,闽广就广为种植,江浙也开始发展。从清初到乾隆间,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及东北三省未见有关番薯记载之外,其它各省都已种植。由嘉庆至道光,番薯的种植在各省区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

——摘編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甘薯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状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薯传入欧洲和中国的国际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17~20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时间

世界

中国

1644

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议会军取得胜利

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

1840

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

日本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1919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1921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

北约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

中美建交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一般地讲,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承认和确认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并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法发展的认识。(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