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聊城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485

一、单选题

1.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这种主张意在(  )

A.恢复西周礼乐B.重建社会秩序C.传播儒学思想D.提高个人修养

2.

某学者指出: 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 这表明(  )

A.罗马法起源于古代希腊文化B.罗马对希腊的征服是失败的C.罗马采用了希腊的民主政治D.罗马传播推广了希腊文化

3.

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 这段表述意在表明(  )

A.西方殖民主义毁灭文明的罪恶B.哥伦布远航丰富了美洲文明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全球的联系D.美洲文明的独立性和辉煌性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写道: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 这指的是(  )

A.罗马人的崛起和扩张B.亚历山大的远征C.阿拉伯人的扩张与征服D.匈奴的强大和迁徙

5.

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指出 中国不变法则必亡矣。 1918年严复又力主回归传统,高呼: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一战暴露西方文明的弊端C.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凸显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6.

恩格斯指出:(拿破仑) 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它原则上承认平等。 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

A.摧毁了欧洲封建社会B.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C.受到欧洲人民的欢迎D.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7.

据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中国东部沿海自北至南有一百多处大小港口,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密切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在外贸中占优势地位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逐步松弛

8.

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然而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据此可知(  )

A.美国文化在发展中发生了彻底改变B.美国文化产生促使美国走向独立C.欧洲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了变更D.欧洲文化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9.

下表是1960—200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此可知移民(  )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2000

比例(%)

11

33

39

34

A.主要来自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B.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C.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知识精英D.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0.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

A.中国与列强的矛盾尖锐B.中国人识破了美国的阴谋C.美国存在虐待幼童行为D.中西文化存在严重的隔阂

11.

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12.

商朝的外服 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 屏藩 。由此,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

A.统治的时间更为长久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血缘成分封的唯一依据D.与地方的关系趋于紧密

13.

春秋后期,诸侯国中卿大夫势力崛起,他们在经济上掌握了大量的私田和隐民,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所属官吏,在军事上有自己的军队、甲兵和徒兵,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原有统治模式的瓦解B.周天子势力开始衰微C.血缘纽带关系的强化D.诸侯国内部更趋稳定

14.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即所谓 兼听独断 。这一做法(  )

A.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B.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C.导致了秦朝统治二世而亡D.是对贵族政治传统的继承

15.

西汉元帝、成帝之后,明经之士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出现了 州牧郡守,家世传业 经术世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察举制的影响力减弱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诸侯王国势力的膨胀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摘编自刘焕曾、张文喜《新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只有到董仲舒完成儒学改造,使儒学从思想领域走向政治领域以后,儒学才更加具备自上而下地向全国广泛传播的条件与可能。也就是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 教化之地 。而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 大一统 的民族观才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信奉的政治理念。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唯物史观 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周家三兄弟周秉义、周蓉、周秉坤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人物

简介

周志刚

周家父亲,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为了国家建设,被派到四川支援大三线建设,他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内心一直洋溢着国家主人公、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同时,他又深明大义,为人耿直,作风正派,重情重义,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工人阶级的高大形象。

周秉昆

周家老三,在兄弟姐妹中排最小。作为底层小人物,就像低头拉车的老黄牛。他没有周秉义的大理想,也没有周蓉的洒脱,但他恪守本心,稳重踏实,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热情仁义,对父母孝顺、对老婆孩子负责、对养子和外甥女视如己出,在家庭中正直勇敢有担当。虽历尽艰难,但他坚韧勇敢,用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充满生机。

周秉义

周家老大,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是家中老大,他勤奋好学,性格稳重,独立,坚强,有主见。大学时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加入建设兵团,当上了营教导员。高考恢复,不负众望考上北大。改革开放后,作为副市长,招商引资,身患重病依然投身家乡建设,勤勤恳恳,克己奉公。

周蓉

周家老二,周秉昆的姐姐。从小就有独立、好强、叛逆的一面、朝气蓬勃,聪明美丽。从知青,到北大学生,再到老师,大学教授,每一步都是按照她的既定路线完成的,敢作敢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扛,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郑娟

周秉昆的妻子,一个命途多舛的女人,从小就是弃婴,正值花季时被人侵犯怀孕,前夫因杀人而被判死刑,郑娟变成了寡妇,带着视障的弟弟艰难生活。遇到周秉昆后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丈夫又不幸入狱,她担负起了照顾周家老小的重任,接连不断的坎坷遭遇,让郑娟的生活充满了悲情色彩,她虽弱,但没有自暴自弃,不埋怨懂感恩,内心坚定且强大。

阅读表格,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人物介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11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人类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文化传承有哪些载体及作用。(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2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现代中国人口迁徙也在推动文化认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深圳地区的移民共同塑造了深圳的文化精神。 深圳文化 就是人们头脑中 深圳人 的形象和独特的 深圳人格 。深圳地区的文化按其地理位置而言,本应属于岭南文化,但在深圳,通用语言不是广东白话、客家话或潮汕话,而是普通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习惯在深圳都能看到。这表明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具有浓厚、典型的移民色彩。深圳移民文化精神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浓厚的商业意识;开拓创新、务实竞争的精神;生活与工作中对时间的重视及工作的高效率;重创造、讲享受的幸福观念;兼容并包的心态和独立进取的人格等。
提取材料信息,就 深圳文化 深圳移民文化精神 的相关信息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