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612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餐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B.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

2.

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 诸私为 (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据此可知,当时(  )

A.釆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3.

《汉书·张苍传》载,西汉初,萧何任丞相时,发现张苍 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 ,于是任命他掌管 郡国上计 。由此判断,当时张苍主要负责的事务是(  )

A.掌管地方教化,维护基层治安B.核查王国财政,察举地方贤才C.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D.买卖运输货物,调剂各地物价

4.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岀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

A.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D.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5.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  )

A.强化君主专制制度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遏制地方官僚腐败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

6.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 科学技术 民主思想 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于(  )

A.维新思想的影响B.儒学地位的衰落C.中西文化的冲突D.政治改革的冲击

7.

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 伟大工程 。上述活动(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 倾错误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D.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

8.

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较。据此可推知(  )

年平均增长速度(%)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1953——1957

180

116

36

38

101

79

150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B.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西欧日本C.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工业基础底子很薄弱D.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地贯彻

9.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曾提出一种设想:中国的工业化可以考虑采取 经互会的方式 ,即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定范围内分工合作,实行一体化生产。但是,新中国领导人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做出了建设 完整的工业体系 的决定。这反映出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中(  )

A.缺乏经验出现冒进倾向B.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弊端C.争取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D.坚持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

10.

中国逐步放开物价的过程中,曾出现通货膨胀和抢购潮。到1991年,价格形成机制占比如表,其中市场定价的商品反而逐渐供给充足、价格稳定。这说明(  )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定价

农副产品

222%

20%

578%

工业资料

36%

183%

457%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C.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D.传统经济体制仍具有明显优势

11.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 轴心时代 ,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B.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大量神父的死亡导致无人主持下葬仪式,教会中的幸存者弥漫着荒淫无度的享乐之风。不少信徒转而信奉魔鬼,为了平息教徒的焦虑,教皇规定任何一个人的善行和涤罪时间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这些现象(  )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埋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复兴D.重塑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13.

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棉纺织业等行业技术革新非常快,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童工很难操作机器。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B.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C.工业革命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D.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最佳题

14.

下列图片是有关不同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对这些资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B.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C.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D.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5.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 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以上政策的实质(  )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三、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 (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 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 石室 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页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1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11年,为应对日趋恶化的财政状况,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但未能真正实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亦未能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步形成三税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多次修订完善。

——摘编自赵仁平、杨瑞《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谈谈你的认知。(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外交的重大事件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在奥运会临结束才赶到。
1954年,美国控制下的国际奥委会拒绝撤销台湾作为国家奥委会成员,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 两个中国 的既成事实。1958年8月19日,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3年4月,在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牵头下,巴基斯坦、中国等10个国家的代表在雅加达经过讨论,决定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
1964年,柬埔寨举办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等新兴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美两国运动员私下接触中,美国运动员表达了强烈的访华意愿。赛会结束数日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7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 名古屋决议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2001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2008年8月,中国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

——据黄冶《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新中国的体育外交 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