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肥城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582

一、单选题

1.

《吕氏春秋》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夕,其书基本上以儒家为宗,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学说为素材,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熔百家学说为一炉。对《吕氏春秋》评价正确的是(  )

A.推动了秦的霸业与统一B.完成了诸子思想的系统整合C.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

下表中的文献记载关注的共同主题是 (  )

内容

出处

君子进德修业

《周易·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

诊病不审,是谓失常

《黄帝内经》

A.职业道德B.文化教育C.治国理念D.军事策略

3.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这反映了法典(  )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4.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5.

《拉丁美洲史稿》书中提到: 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 这一论述(  )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B.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C.说明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衰D.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6.

下图为亚欧民族大迁徙地图。据此可知(  )

A.亚欧民族迁徙推动区域文化发展B.西哥特人不断南迁灭亡东罗马帝国C.当时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D.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

7.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这表明(  )

A.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B.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

8.

下表是美国不同时期移民来源。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

时间

来源

比例

来源

比例

来源

比例

19011920

欧洲

85%

亚洲

4%

拉丁美洲

4%

19611970

欧洲

33%

亚洲

13%

拉丁美洲

39%

19811990

欧洲

10%

亚洲

38%

拉丁美洲

47%

A.亚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升高B.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C.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下降D.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移民主要来源

9.

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  )

出处

记载

《汉书·张骞传》

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阿安得此,大夏国人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著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

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原令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甸的路。

A.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10.

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11.

(2020·选三第2同步测试·10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4—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

A.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B.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C.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D.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12.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13.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 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 强学书藏 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 书藏 的重要作用是(  )

A.保存文化遗产B.传递科学情报C.开展社会教育D.开发智力资源

1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最好的 活字典 。下列遗产的特色与其价值对应正确的是(  )

A.长城、运河等遗产——沟通南北的经济与文化B.孔庙、太庙、故宫等建筑——彰显文化传承
C.西藏布达拉宫等边陲明珠——见证商业精神D.敦煌莫高窟等丝路宝藏——明清时期文明见证

15.

2018年9月启动的 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 ,强调 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 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 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 。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  )

A.完整性B.合理利用C.原真性D.慎重重建

二、材料阅读

16.

社会和谐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变社会动乱为 社会和谐 ,贯穿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主张

出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指出材料中各学派围绕 社会和谐 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思想争鸣局面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7.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 丝绸之路 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 丝绸之路 ,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阿拉伯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据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

材料二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注:图中部分文字为: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刺史,以酒泉诸郡为凉部。

注:图中文字为:……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赉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1903年邹容

《革命军》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16年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并简析这些活动对 欧洲之兴 发挥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对 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 进行合理解读。(7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公元前5世纪以后

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5世纪以后

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文化。

16世纪之前

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16世纪以后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7世纪以后

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19世纪上半期

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

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

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