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4 浏览数:292

一、材料阅读

1.

中西方制度建设(22分)
(1)某高三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如下知识表格,请按照上下文提示完成填充。(6分)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4分)
(3)同学们还进行了关于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 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12分)

2.

丝银之路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表)。
(①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019年12月第1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丝银之路 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0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丝银之路 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0分)

3.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28分)
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6分)
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 柏林会议 ②工业革命
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⑥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8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50年,黑奴约

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

18461924年欧洲

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

移出12003700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1500—1850年人口移入与移出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 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 。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6分)

4.

苏州河十八湾(30分)
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的河道全长26公里,仅普陀区约14公里的河道上,竟有18个弯道,这种情况在全国城市的内河中极为罕见。九曲十八湾,曲曲有传说,湾湾有故事。这些如数家珍的故事,就是上海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
2007年9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时提出,要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着力发展水岸经济,促进沿岸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使之成为水岸经济的一个亮点。
以下是特意挑选苏州河十八湾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湾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潭子湾。潭子湾的南面现在有纺织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1878年李鸿章在这里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机器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潭子湾曾经是上海最有名的穷街,也是都市里最后的 村庄 。90年代以前,潭子湾与朱家湾、潘家湾和药水弄共称作 三湾一弄 ,如今这里是上海著名的住宅区,高密度的 中远两湾城
材料二
朱家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准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建厂,任何与中国订有 最惠国条约 的国家同时获得这一权利。于是日商的 内外棉 多家工厂在这里建立。外资企业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材料三
宝成湾,也被称为 纱厂湾 。这里更是崛起了丝织业的著名企业——美亚丝绸厂。至上世纪20年代,宝成湾区域形成上海纺织工业的摇篮和高密度聚集区,占到全国纺织业的20%;解放后,上棉一厂、六厂、七厂集聚,又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纺织集群。
材料四
小沙渡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展至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渡口南岸形成居民点,亦称小沙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美查公司在这里兴建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化工厂——江苏药水厂,得名药水弄。大批从江苏、安徽等地逃荒的农民来此谋生,这里成了上海滩著名的棚户区。191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电风扇的民族工业企业——华生电扇厂,上世纪30年代号称 远东第一 的印染加工厂等均诞生于此。
20世纪20、30年代,小沙渡区域已成为沪西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人聚居地区。小沙渡湾还是中国革命火种最早燃烧的城市地区之一,聚集在这里的工人,在 五四 运动中最早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6月5日,内外棉三、四、五厂的几千名工人关车停工,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到11日,上海共约11万工人和7万店员投入到 六三 大罢工。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曾经赞赏上海小沙渡和北京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起点。1920年中共早期著名工人领袖李启汉在小沙渡区域创办了工人半日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学校。中国革命先驱陈独秀、李汉俊编辑发行过《新青年》、《劳动界》等先进刊物,陈望道、李达、刘少奇等都在小沙渡工人区留下战斗的足迹。小沙渡湾又被誉为 赤色沪西
材料五
学堂湾。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圣约翰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所在。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是民国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曾培养出实业家荣毅仁、第一代外交家顾维钧、语言学家林语堂、一代报人邹韬奋、建筑大师贝聿铭等优秀人才。
材料六
梦清湾,又称啤酒湾。这里曾是上海啤酒厂旧址,其前身为1919年挪威人汉巽收购的外资企业,曾被誉为 远东第一 。随着苏河水岸生态建设工程的推进,苏河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景变美了。近年来梦清园水域百舸竞渡,竞逐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的奖牌,见证了苏河水岸环境的改善。

——以上材料摘编自金德琅主编《苏州河十八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近代以来苏州河畔工厂企业的性质,并简述工厂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小沙渡湾为何被称为 赤色沪西 ?请说明理由。(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苏州河十八湾的百年历史?(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