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2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等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4
浏览数:280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材料阅读
1.
文物中的古代中国
(30分)
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某校历史社团举办主题为
“
文物中的古代中国
”
的文物图片展览活动。
(1)根据展览图片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类别。(填写字母,16分)
(2)如果要符合
“
统一
”
、
“
多民族
”
关键词,可选择的展品是 ( )
。(填写对应的字母,2分)
(3)如果以
“
明清时期的新发展
”
为专题,依据示例,从下列待选的展品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展品做简要理由说明。(6分)
示例:
示例:
展品名称:《红楼梦》
展品说明:作者曹雪芹,小说反映了清朝中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的名著。
展品名称: (2分)
展品说明:
(4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时代
”
的历史足迹(22分)
“
时代
”
是与人紧密联系的时空概念,历史上往往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时期。
(1)将下列有关
“
时代
”
的名称按历史发生时序排列(填写数字代码,10分)
①信息时代 ②铁路时代 ③大航海时代 ④飞机时代 ⑤蒸汽时代
(2)大航海时代带来了全球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其中把小麦带到美洲的是( )(单选,2分)
A.欧洲人 B.阿拉伯人 C.非洲人 D.亚洲人
(3)距今约有170年历史的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下图),是英国最古老的火车站大型铁路终点站。推测该火车站大致始建于( )(单选,2分)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4)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是( )(单选,2分)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5)结合下列材料,概括
“
大航海时代
”
的时代特征(不能抄写原文)。(6分)
“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大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晚清时期的郭刘之辩(24分)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向各方征集兴办洋务
“
求强
”
的意见、方法与谋略。时任地方官员的郭嵩焘积极响应,把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同时把奏折给同僚刘锡鸿看,请他评论。刘锡鸿也把此事记录了下来。
嵩焘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策,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一节也。故先欲通商贾之气……(洋人)以保护商贾为心,故能资商贾之力以养兵……盖洋人皆有保护商贾之心,而于地方官多所捍格,此即因其意所向利导之者也。(西方各国的轮船、铁路等,主要是商人制造,经济实力在商人而不在国主,政策起着调控作用)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折
洋人之商贾与闻政,官商相保卫,资商力以养兵,非其法较中国为善也,情形迥不侔也。洋人所谓国主,无异乡里中之首事;所谓官,无异乡里中之富室大家。国主由公众举,畀以一定分禄,承办一国之事,而不能专断其事,遇事则集富室大家及一国之众而公议之。……中国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派。涣汗(帝王的圣旨﹑号令)颁而八方罔不承听,矧(况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也。中国制治必须朝廷操利权。利不足操朝廷之权,然后可冀效诚于商贾;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可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刘锡鸿《论时事书偶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比较两人的观点,其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从材料中可以推测出两人各持怎样的心态?(4分)两人的心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洋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视角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郭刘之辩?(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30分)
近代以来,纺织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扮演了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历史角色,并出现了全球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为英国棉纺工业革命的起飞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不同的资源和为控制这些资源而建立的不同网络——包括加勒比海的棉花种植园、从非洲强行贩运而来的奴隶劳动力、大西洋沿岸的市场、组织化的远洋运输、国内棉纺工业、银行和金融行业等的统合和控制,对其成为工业革命的领袖至关重要。
——王希《<棉花帝国>中文版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钢铁、纺织等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和德国转移,是为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日本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和投资资本,大大加快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
“
世界工厂
”
和经济强国。
——《五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起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纺织产业中心发生了几次全球转移?(2分)第二和第四阶段的背景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
“
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
”
列举一项。(2分)
“
建立的不同网络
”
指的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
“
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
”
?(15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