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阅读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前言
泉州历史年表(部分)
朝代
泉州历史概况
唐
唐朝中后期后,受①影响,原本东西方交往通道——②受阻。泉州开始发展为中国南方重要港口,勾连传统印度洋贸易。
宋
1087年,在泉州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③,当时主要出口的商品有
④等。大量藩客开始定居在泉州,形成了独特的藩客社群。
元
海外贸易达到全盛,进出口商品多达百种。1352年,泉州城扩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等都逐渐定居在泉州城中。
明
明成祖在位期间的“⑤ ”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顶峰,最终于泉州归来上岸。而后,由于明朝颁布的⑥政策,泉州海外贸易受到限制。
清
经历了几禁几弛的过程,最终在1842年《⑦》签订后,沦为厦门港附属港口,走向没落。
某小组收集的部分史料情况表
史料名称
史料内容摘要
在泉州发现的艾哈玛德墓碑(1292年)
这是一位穆斯林,该墓碑上介绍了其家族历史,并提到“葬于艾哈玛德家族母亲的城市——刺桐”。
《宋会要》
其中提及宋高宗时期泉州港口税收增加了五倍。
——《马可·波罗游记》(节选)
泉州系列遗产遗址(部分)
——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报告(节选)(2021年)
——《中华书局宣言书》(1912年1月)
中华书局出版的部分教科书内容一览表
教科书名称
部分篇目
《中华国文教科书》
(1912年)
《平等》《政体》《汽机》《大总统》《宪法》《隧道》《商鞅》《邮政》《显微镜》《华盛顿》《哥伦布》《国会》《赵武灵王》
《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
(1913年)
《国势》《文明国之战例》《俄土战记叙》
(1915年开始每册后附有四课白话文课文)
《中华女子教科书》
(1915年)
《修身》《祛迷信》《刺绣》《女工》《自立》《良妻》《国文》《算术》《缠足之害》
《新式国文教科书》
(1919年)
《日本》《国耻》《明国耻》
(修身篇目 69 篇,理科 49 篇,历史 31 篇,知识 30 篇,实业 27 篇,地理 14 篇)
——《文明国之战例》摘自《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高小·第6册)》(1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