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东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338

一、单选题

1.

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目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意志,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史学取得独立B.王权垄断神权C.人文精神发展D.专注祖先崇拜

2.

战国时期,边远地区的泰、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B.改革变法的必然性C.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D.宗法分封的落后性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下列最能体现 秦之私 的是(  )

A.自称 始皇帝 B.创建三公九卿制C.王位世袭发端D.地方全面郡县制

4.

中国古代皇帝一般有庙号、尊号、年号、谥号等称谓,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  )

A.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B.开皇、贞观、开元C.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D.汉文、孝文、天宝

5.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据此可知(  )

A.大唐文化的兼收并蓄B.大唐文化的泽被远西C.大唐文化的承前启后D.大唐文化的独创辉煌

6.

宋代政府打破唐代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 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如果 留滞(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年 。宋朝政府的做法(  )

A.有利于边疆危机的缓解B.扩大了科举选官的范围C.旨在解决 三冗两积 D.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7.

征服南宋以后,忽必烈发现不设法归依汉族传统,就无法成为令汉人心悦诚服的皇帝。一个方法是使这个政权具备华夏王朝系列,将其置于自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北方算起的漫长的王朝系列。据此可知元朝的建立(  )

A.推进了民族交融B.摈弃了民族传统C.照搬了中原文化D.扩大了统治范围

8.

明清时代,出现了土地永佃权,也叫田面权,永佃权是佃农在按租约交租的前提下,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地主出卖转让土地,不影响佃农继续租种。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但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并且有将田面权出卖、抵押和典当的自由。土地永佃权的出现(  )

A.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9.

表1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时间

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

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

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

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

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四十二年

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从上述材料可知清朝(  )

A.书院进入蓬勃发展时期B.统治者强化对主流思想的认同C.选官标准发生重要改变D.程朱理学开始成为了官方哲学

10.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技文化并不是当时西方先进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古典科学体系和实验思维方式,而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中世纪科学体系和经院哲学。对此现象理解较为恰当的是(  )

A.阻碍了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B.旨在宣扬中世纪的科学技术C.借助实用科技减少传教阻力D.对中国科技发展无正面影响

11.

雅典城的帕特农神庙以结构均匀和比例协调著称于世。神庙的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希腊人追求的 黄金分割比 。这一建筑特点(  )

A.突出了宗教信仰无上权威B.受到东方艺术风格影响C.服务于城邦政治生活需要D.体现人文与理性相结合

12.

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 自弃王化 ,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解,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转变(  )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13.

在印尼发现一艘9世纪造于阿拉伯的沉船,残骸中发现6万个中国湖南长沙窑的瓷器,有些带有很像阿拉伯文的字母,但仔细看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文,专家称之为 伪阿拉伯文 ,这在当时中国外销瓷器中很常见。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瓷器是当时最主要出口物B.东南亚是中国唐代瓷器主要外销区域C.阿拉伯是东西方贸易桥梁D.唐长沙窑适应消费市场调整艺术风格

14.

拉丁美洲摆脱殖民统治后,各政权都落到土生白人地主手中,大庄园制得到继续发展,天主教会也拥有大量土地,小农地产只占整个拉丁美洲耕地的10%。由此推知,拉美(  )

A.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延续B.君主专制统治基础日益稳固C.天主教会的影响力日益上升D.农业从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小

15.

新世纪初期,英语热持续升温,2007年底全国有899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近年来, 一带一路 建设促进了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分布在167所高校。外语教育多元化(  )

A.是文化传承重要载体B.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C.服务于经济文化发展D.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

16.

公元前594年(鲁宜公十五年)鲁国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史称初税亩,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这一时期也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五世纪初B.公元前五世末C.公元前六世纪初D.公元前六世纪末

二、材料阅读

1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就加重一次,是为 黄宗羲定律 。(12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出发点都不是 减税 而是 并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于传统社会里缺乏对于官僚阶层的有效制约,皇权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力量,但是皇权相对于庞大臃肿的官僚阶层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同时,老百姓没有任何议价权利,也普遍没有民主权利,必然导致官僚阶层的为所欲为。由于外来军事成胁不够大,君主也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出让部分政治权力给纳税人。
材料二
通过将正杂明暗诸税合并为简单的税种征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他税,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却无法解决百姓负担过重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和官员开征新税的权力从未被提及。正是由于 黄宗羲定律 的存在,才导致中国古代赋税征收中存在诸多不法行为,官员们的额外索取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的中国农业耕种技术有显著提升,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并未见明显改善。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历史上为何存在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 黄宗羲定律 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黄宗羲定律 现象的影响。(6分)

18.

的内涵与标准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但成为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主要各家中,只有法家对 下了清楚的定义,他们以为 农、战 才是贤。儒家以为贤或德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之徒则以为贤或德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
材料二
崇祯元年进士刘之纶,原为四川贫农,常常要砍柴薪,拿到市场贩卖,以补足家用,他读书立志做圣人,铭刻 必为圣人 自鼓;清朝著名水师提督彭玉麟,他的父亲虽是一个没有土地的佃农,也知道穷人要显著改变社会地位,就必须要研究儒家经典;清朝时期贵州省的王觉莲,其父母欲其继家业为商贾,但他在五岁小小年纪便敢于违反父母意愿,自请读书。当一位富裕的商人之子资质不好,有时也会选一些好学的邻居孩子做未来的女婿,给予资助与经常的鼓励。

——摘编自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各学派 的不同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分析其形成背景。(8分)

19.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 天下 ,这个 天下 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以外,均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美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简表,完成下列要求。

表2中外文化交流简表

汉代

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丝绸、陶瓷等外传,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

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明清时期

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播了天主教和西方的科学技术,徐光启参考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论著,写成了《农政全书》;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 文化交流 为主题,自行报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