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福建省宁德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475

一、单选题

1.

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2.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因此提出了 非乐 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3.

汉代田契《曹仲成买地铅券》记载了光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曹仲成从同县男子陈胡奴手中 买田六亩,亩千五百,并直九千,钱即日毕 的信息。这可用于说明汉代(  )

A.契约订立注重程序规范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交换活动重视契约凭证D.政府强化经济管控

4.

东晋道士葛洪认为,求仙须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只修习方术,则不得长生;没有积满善事,即便口服仙药也无益处。这一观点(  )

A.推动道教融入世俗生活B.体现儒道兼容的特点C.改变了道教的根本教义D.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5.

北宋时期,为保存《石台孝经》《十三经》等石碑,漕运史吕大忠等人在西安建立碑林。经历代累积,碑林保存着自秦汉以来的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名家的绝代书法等近三千方石碑。据此可知(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始终稳固B.古人艺术修养不断提升C.政府是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D.碑刻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6.

乾隆六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达1.4亿,此后,每年保持着高增长率。乾隆八年,清政府规定: 外洋货船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其十之三。 这反映了(  )

A.海禁政策日渐松弛B.清廷关注民生问题C.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官营商业持续发展

7.

1811—1911年间,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合译了大量 汉文西书 ,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物理学等,其中出现了圣经、行星、国会、文艺复兴等术语。译书活动(  )

A.源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B.开启中国天文学的近代化C.扩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D.旨在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9.

对图1所示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图1建国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A.①是经济发展推动下的自发移民B.②是政策指引下的有组织的移民C.人口流动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布局D.人口迁移顺应了国家的战略需要

10.

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国内网络文学用户达1.95亿人,汉语原创文学网站超过500家,全世界汉语文学网站超过4000家。一个大型文学网站一天收录的各类原创作品可达数百乃至数千篇。这表明(  )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共享B.传统出版行业逐渐被取代C.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D.国人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11.

斯巴达男孩7岁开始接受赛跑、掷标枪等严格的训练,18岁后进行正规的军事体育训练。雅典男孩7岁起,在学校陆续接受包括体态训练、表演性歌舞和游戏在内的全面身体教育。这反映出(  )

A.城邦政治影响教育方向B.城邦间存在严重的冲突C.雅典人文精神色彩浓厚D.体育运动决定民族性格

12.

9世纪时,农奴每年至少要为西欧封建庄园劳动5个月;11至12世纪时,农奴一年只需要为庄园耕作几天到两个月,部分领主甚至把自营地租给农奴耕种,只向其收取一定数目的货币地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  )

A.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B.社会经济的发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D.教会实力的削弱

13.

1731年,纽约市政府颁布的《面包法》规定,面包师必须将其姓名的缩写印在面包上,市长和市议员每3个月要确定一次面包的质量。这表明(  )

A.公共卫生开始走向制度化B.政府重视食品安全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萌发D.民众安全意识增强

14.

图2、图3和图4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潮流D.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尖锐

15.

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避难。他们中多数人喜欢吃上海菜和中式点心,甚至还会说几句上海话,有的人喜欢中国戏剧,还会打太极拳。这反映了(  )

A.战争阻断民族发展进程B.上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C.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D.中国文化影响范围扩大

16.

欧盟每年都会选出一定数量的 欧洲文化城市 ,在财政支持下代办各种文化活动,并定期举办 欧洲文化遗产日 活动,邀请公众发现欧洲各世纪的艺术宝藏,了解欧洲人的历史过往。欧盟的这些活动旨在(  )

A.弥补冷战引起的欧洲割裂B.消除欧洲各国的文化差异C.强化共同的历史文化意识D.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表1

元素

用途

铁可用于制作农具和兵器;纯铁可用于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钢铁可以制造机器和使用于建筑行业

富含有机硅酸盐的黏土可以制造陶器或瓷器;硅晶体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类芯片的必须材料

提供宝贵的能量来源煤炭和石油;古代中国已使用煤作为燃料

——摘编自孙亚飞《元素与人类文明》

文明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更好地使用不同元素的过程。选取材料中任意一种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8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针灸术传入日本。隋唐时期,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来华,医药学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之一。同一时期,印度佛教医方明经书相继被翻译为中文,朝鲜、东南亚的药物和医术也不断传入中国。公元651—798年,每年从阿拉伯、波斯驶往中国贩卖香药等货物的船只达4000 余艘。五代时,李珣著《海药本草》,专门介绍外来药物。宋代,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有了改进,出现了 丸衣 。明清时期,中国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景彪《古代中外医药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金鸡纳原产南美,可用来治疗疟疾等发热性疾病。从1640年至1776年,金鸡纳树皮源源不断地从南美运至欧洲。19世纪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金鸡纳的主要成分奎宁被提取出来,其药用价值逐步得到证实。1820年,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在欧洲得到官方认可。英国陆军部、荷兰和法国殖民地农业部都将奎宁列为必备药物,这极大降低了士兵和移民的死亡率。随着欧洲对奎宁需求的激增,金鸡纳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南美各国出口到欧洲的主要产品,然而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为摆脱对南美洲金鸡纳的依赖,欧洲人开始在锡兰、缅甸、爪哇等地陆续砍伐了几十万英亩的森林用以种植金鸡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园网络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鸡纳从一个地方性药用植物逐渐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历史上的医药交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晋末以来黄河流域的部分汉人为了躲避战乱,逐渐南徙至闽粤赣边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依山就势,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 风水 理念,建成一种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的建筑——土楼。土楼内部一般采用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下堂为出入口;中堂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居住者都是同一宗族的子孙后代,长者和最有威望的人住在中间,其余依辈分排定。
土楼兴起于宋元,繁盛于明清。明代,永定置县后,社会动乱大为减轻,土楼数量增加。明清时期,闽西烟草种植日盛,所产 条丝烟 广销海内外。收入普遍增长的土楼居民,开始广设书院和书馆培养族中子弟,科举入仕人数日益增多。商贾富户、达官显贵,出于防卫、人口增长、追慕高贵豪华气派等需要,大量建造规模庞大、雍容华贵的大型高层土楼。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有楹联用以劝勉子孙,内容如 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 世间财,求之难用之易,当勤当俭;天下事,是可行非可耻,宜省宜思 等。

——摘编自黄汉民《福建土楼》等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2分)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铁路

起始点

建设周期

所用轨距

毫米

里程

千米

建造国

中东铁路

满洲里—绥芬河

18981902

1524

1560

俄国

南满铁路

哈尔滨—旅顺口

18981902

1524

940

俄国

安奉铁路

丹东—沈阳

19041905

762

302

日本

京奉铁路

北京—沈阳

18811912

1435

840

清政府

正太铁路

石家庄—太原

19041907

1000

243

清政府

胶济铁路

青岛—济南

18991904

1435

395

德国

道清铁路

道口—焦作

19021907

1435

150

英国

汴洛铁路

开封—洛阳

19031909

1435

183

清政府

京绥铁路

北京—包头

19051923

1435

818

清政府

津浦铁路

天津—南京

19081912

1485

1013

英德两国

芦汉铁路

北京—汉口

18981906

1435

1214

清政府

粤汉铁路

汉口—广州

19001936

1435

1059

清政府

沪宁铁路

上海—南京

19051908

1435

307

英国

滇越铁路

越南—河口—昆明

19011910

1000

859

法国

——摘自崔卫华、杨成林《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晚清铁路建设。(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