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东省济宁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683

一、单选题

1.

在《尚书·牧誓》中,武王不仅多次自称 西土之人 ,也不避讳周人与 西戎 的民族渊源,而且还特别强调伐纣也得到了 庸、蜀、羌 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武王的这一做法旨在(  )

A.塑造天下共拥的新政治形象B.宣扬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C.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D.营造武力伐纣的舆论氛围

2.

孟子对井田制曾这样描述: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孟子对井田制的这一描述(  )

A.顺应土地私有的潮流B.旨在明确井田的性质C.意在抵制私田的扩张D.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 曲沃代翼 的过程中,梳理了曲沃一脉与晋国翼城一脉的国君对比(如图1)
由图1信息可知当时(  )

A.礼崩乐坏局面拉开序幕B.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C.分封宗法体制趋于崩溃D.周王共主地位发生动摇

4.

据史料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刻石提出了 的规范: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这种 的规范本质意图在于(  )

A.凸显专制皇权的政治功绩B.巩固儒家倡导的等级秩序C.践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D.落实家庭伦理的具有要求

5.

表1汉代遣使循行制度

时间

遣使循行事例

史料来源

武帝时期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汉书·汲黯传》

元狩三年

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汉书·武帝纪》

元鼎四年

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汉书·终军传》

鸿嘉元年

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

《汉书·成帝纪》

汉代这一制度的实施(  )

A.弥补了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B.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C.保障了基层管理的有序运转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6.

出塞 是汉唐诗书中常见的字句,是指向中原以西、以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交通活动,如 张骞出塞 是从关中出发,一路至于西域。而战国时期秦国的 出塞 多为东行,由关中平原而东进。汉唐与战国时期 出塞 指意不同源于(  )

A.政治形态的变迁B.交通路线的开拓C.统一市场的形成D.华夏认同的发展

7.

六朝时期,南朝士人对山水的诠释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从而促成了以 朝隐 为核心的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理论体系的形成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C.南朝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

8.

图2是《魏书》中记载的有关北魏孝文帝的两则言论。
据此推知,上述言论旨在(  )

A.发挥中原的漕运优越B.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C.减轻迁都洛阳的压力D.为统一南方创造条件

9.

表2均田制下奴婢、耕牛的受田情况

奴婢

            耕牛

北魏

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30亩,限4

北齐

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

隋代

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

唐代

不受田

不受田

与以往相比,唐代政府的这一做法(  )

A.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B.保护了自耕农的利益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

10.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其母以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为由,对陈尧咨加以责打。文中的这一记载(  )

A.反映了文学世俗化的倾向B.意在弘扬经世致用的学风C.深受传统本末思想的影响D.体现出时人的主流价值观

11.

元朝时,棉花种植完成了由南到北的空间分布。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统治者 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绵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十万匹,以都提举司总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棉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棉业覆盖江南广大地区C.政府加强对商业的控制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12.

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逋负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杂泛差役三年。在此政策感召下,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意在(  )

A.减轻农民负担B.强化基层控制C.稳定赋役征派D.扩大政权认同

13.

表3是明清时期温州高氏和浦江郑氏的家训内容节选。

表3

家训

内容

温州《盘古高氏新七公家训》

无论士农工贾,必勤而后有成宁俭毋奢,圣有明训。……过于奢靡,即伤财而败德。

浦江《郑氏义门规范》

唯酒器用银外,子孙不得别造,以败我家增拓产业,长上必须与掌门户者详其物与价等,然后行之不可与驵侩交谋,潜萌侵入利己之心。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生活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破产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勤劳诚信成为社会共识

14.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园林日渐兴盛,但其功能发生较大变化,其始为士大夫雅集胜会之所,而渐为商品化之市集。这一时期,松江园林由 雅集 市集 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

A.社会转型趋势加速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15.

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十分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对与现实生活无直接关系的事物多不理会,更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  )

A.传统儒学的封闭B.农耕文明的影响C.政治体制的束缚D.宗教意识的淡薄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3古代中国气候波动、干湿变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纬度变化图

图4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材料二
西晋末,五胡崛起中原,晋室倾覆。元帝东渡立国于建康,收辑人心,又安江左,南方荆、扬、江、湘、交、广之地,赖以得全。于是中原人民之不堪异族统治者,相率避难斯土。初犹侨寄思归,终以二百余年中原不复,习久而安,乃不复有北风之想,其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

——据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晋至南北朝时期 北民南迁 的原因和影响。(1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表4古代部分王朝颁布的养老尊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先秦

西汉

东汉

北魏

后周

4

24

28

2

4

43

6

4

73

表5唐代各个皇帝领布养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高祖

太宗

高宗

睿宗

玄宗

素宗

代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2

28

11

1

21

3

2

1

1

3

——据【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

材料二

表6唐代的养老制度

唐代的养老对象

唐代养老制度的内容

三老五更

养老礼仪

由皇帝在中央政府举行的国家养老礼

由地方举行以宾贤、敬老、谦让为主要内容的乡饮酒礼

子孙为国难死者之父祖

养老诏令

颁布时机:皇帝即位、皇帝巡幸、祭礼典礼

诏令内容: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

致仕之老

养老制度

普通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官员退居养老的致仕制度

庶人之老,四代皆然

社会保障体系

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

设置专门官员和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

提倡亲邻之间的救助

——据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解读。(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中国观念 是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传统中国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统一体认同的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相互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保持了传统中国在文化、地理、历史上的完整性,从而把中国各民族整合到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之中,维护传统 中国观念 经千年而不衰。

——据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 以中国观念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 中国观念 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 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 的观点寻求依据。(6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