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970

一、单选题

1.

古史记载,楚国先祖曾自称 我蛮夷也 ;楚国崛起后,其国君又宣称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楚国地处偏僻,因此文化落后B.楚国崛起后,有问鼎天下之心C.楚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华夏认同D.楚国对本地文化的自我认同

2.

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 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 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  )

A.促进了人口流动B.调整了租佃关系C.增加了政府编户D.稳固了均田制度

3.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秦咸阳城B.汉长安城C.唐洛阳城D.北宋汴梁城

4.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 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 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 。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C.积极缓和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 溢出 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

文献

记载

《夷坚支癸》卷5《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雇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郑四客》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

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4226户,到宝祐四年1256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动摇了传统的 重农抑商 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6.

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C.商业税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7.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

19011904

19051911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8.

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由改良到革命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学东渐 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9.

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 帮助 援助 扶助 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 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B.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C.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D.对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判断

10.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  )

A.解决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美日资本主义关系D.有利于巩固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

11.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基本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材料意在说明(  )

A.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B.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C.古代帝国建立的必然性D.美洲文明发展的落后性

12.

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  )

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B.体现出契约关系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D.在经济上相互制约

13.

18世纪,意大利史学家皮埃特罗·加诺内撰写的《那不勒斯王国的民史》首开 民史 之先河。 民史 不注重战争和政治,而是关注历史上的法律、商业、艺术和工艺等领域。这一著作(  )

A.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B.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C.质疑和反思了理性主义D.从自然科学中受到了启示

14.

1846年以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丈夫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迫帕默斯顿辞职。她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这表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

A.内阁地位得到巩固B.国王仍有较大影响C.政体发生明显变化D.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15.

下图是二战后德国柏林被四国分区占领的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柏林墙修建时①区占领国领导人为赫鲁晓夫B.②区占领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世界大国
C.马歇尔计划对③区占领国并未产生明显帮助D.分区占领满足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愿望

16.

下表摘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的部分事件。这些事件说明(  )

时间

事件

1974年秋

联大召开世界粮食会议

1975年秋

联大举行经济特别会议,讨论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问题

1975

第七届特别联大召开,一致通过了旨在建立以南北对话为谈判框架的决议

1979

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发展的全球谈判的决议》,该决议被载入联合国大会第34/138号决议

A.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增强B.联合国职能重心发生转移C.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猛D.不结盟运动主导国际事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 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 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 典客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 政教合一 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 昭示主权 ,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 海防 塞防 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5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推动了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各种欧洲联合组织、运动中,以奥地利贵族卡莱基领导的 泛欧 运动最为著名。在卡莱基看来,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英联邦等洲际规模的联合体,如果欧洲国家想阻止自己的衰落趋势,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联合起来,成立 泛欧联邦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卡莱基一共召开了五次 泛欧 大会,邀请欧洲各界精英共商欧洲联合大计。 泛欧 运动形成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日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在欧洲联合运动的有力推动下,1929年9月,时任法国外长白里安在国际联盟会议上提出,建立 某种欧洲联邦 ,并于1930年6月向欧洲的26个国家正式提交了备忘录。这是 欧洲 思想第一次上升到民族国家政府的层面,因而在欧洲联合的历史上,白里安的 欧洲计划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从两次大战间欧洲各国总的政策走向上来看,欧洲并未脱离分裂、战争的轨道。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联合历史进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 马歇尔计划 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并说明这些矛盾发展产生的结果。(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自写真 (9分)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 自写真 ,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 无我 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 吾年十岁手植青藤 流光荏苒,两鬓如霜 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 。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 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 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1.

【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豆饭 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4分)

22.

【选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以前中国人向外国移民也是有的,但是规模很小,是偶然的,没有在海外形成华人社群。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移民逐渐增多,汇成巨流,首先在东南亚初步形成有规模的海外华人社群。在当时的柬埔寨, 番杀害唐人,即以番法偿死,如唐人杀番致死,即罚重金,如无金,即卖身取金赎。 明中期以后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清中期以前的千百年间,中国移民几乎仅限于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朝鲜,俄国、中亚、印度和东非也有极少的华人,此外的广大世界并没有华人的踪影。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颁诏将海外华人召回或是行文至东南亚各朝贡国,要求押解华侨归国。乾隆五年,在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城,荷兰殖民者杀害华侨近万。而乾隆皇帝却说: 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护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放宽华工出洋的限制,但同时要求地方大吏应与外国使节 会订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从这一年开始,清政府才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也是大清子民,需要庇护,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的法理的立场来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经历了数次大规模内外战争,为了筹措经费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在此时,华侨为了得到大清朝的承认和护佑,个个慷慨解囊,清政府发现海外华侨的捐款和汇款简直就是一座大金矿。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至明中期中国海外移民大增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变化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