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徐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930

一、单选题

1.

钱穆指出,自汉代以降,在选举和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人构成了古代政府的主体,他们起到了主导社会、限制君权的作用,形成 中国式民主政治 。由此推测 中国式民主政治 的形成是因为士人(  )

A.以能晋身思想相对独立B.文采出众参与机要决策C.熟悉典章政治素养较高D.出身官宦政治经验丰富

2.

1726年,雍正皇帝发布上谕,对140余万七十岁以上老人给与奖赏,并表示这些老人能 年登大寿 大抵皆居心忠厚、力行善事,即或有一二年少时未尽醇谨者,亦必中年暮齿能自悔悟 。雍正皇帝此举意在(  )

A.呼吁民众扶贫济困B.提升民众健康意识C.促成良好社会风气D.重建儒家信仰体系

3.

下图阴影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对此时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

A.形成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初步尝试C.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4.

英国学者柴尔德指出: 苏美尔的文字,由某一种祭祀人物发明,而且首先还仅由这种祭祀人物所使用。但祭祀之发明文字,并非由于他们那宗教管理人的资格,而是由于他们世俗财产管理人的资格 。这表明苏美尔文字(  )

A.始终被神职人员垄断B.便于生产经营管理C.服务于宗教思想宣传D.利于经济利益分配

5.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丰碑。它的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这表明《一千零一夜》(  )

A.注重表达细腻情感B.突出批判现实社会C.处于世界文学巅峰D.体现多种文化交融

6.

学者指出,中世纪庄园的农奴是没有一个总的社会的,他们的存在纯粹是地区性的。除了居住的地区之外,他们与任何事或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没有共同的命运,没有共同的国家,他们并不成为一个人民整体。这揭示了中世纪西欧(  )

A.农奴深受剥削B.庄园分散封闭C.封建等级森严D.世俗王权衰落

7.

1130年,国王亨利一世颁发伦敦城特许状,授予伦敦市民以包税权、选举最高司法官权利:亨利二世时期还授予伦敦市民以选举市长的权利。这些举措(  )

A.瓦解了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B.推动了西欧城市自治的进程C.促进了英国君主专制的强化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

8.

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体育活动采取高压政策。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其身体强硬、壮实、敏捷,还能有助其对危险保持警惕。这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潮兴起B.理性主义思想盛行C.传统思想彻底瓦解D.近代自然科学起步

9.

人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浮动园地(  )

A.体现了玛雅文明的代表性成就B.造就了高度繁荣的外向型农业C.培育出了甜高粱等高产农作物D.突破自然限制扩大了耕地面积

10.

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

11.

某著作指出: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该论断(  )

A.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B.阐述大工业发展的必要性C.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宣传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12.

下图为19世纪上半期的时政讽刺漫画,牌子上的英文内容为 禁止非法侵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 ”,图片反映了(  )

A.美国视拉美为自己势力范围B.美洲国家共同反抗外来侵略C.欧洲殖民扩张遭到印第安人的抵抗D.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13.

亚洲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从中世纪状态下彻底觉醒出来,他们拿起了武器,向着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进行英勇的冲击,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主要体现在(  )

A.殖民体系开始瓦解B.民族民主运动兴起C.革命性质发生质变D.资产阶级领导革命

14.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之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 《联合国宪章》规定 安理会讨论实质性事项并作出决议,需15个理事国中9票可决,9票中必须含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五个常任理事国全体,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即可否决决议。 这一转变(  )

A.有效避免了战争和冲突B.摒弃了集体安全的原则C.突出了大国的协调作用D.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15.

下面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阶段①——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弱化国家干预B.阶段②——经济增长渐趋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C.阶段③——加强在金融贸易领域的协调发展D.阶段④——强化社会福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6.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但欧盟内部对是否追随美国对俄实施能源禁运一直未能达成共识。部分成员国要求实施禁运,但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并指出能源禁运导致成本增加将会摧毁欧洲经济。据此可知(  )

A.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经济依赖性加强B.欧盟内部对俄乌冲突问题存分歧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D.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欧盟的严峻挑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 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融为一体 ,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是与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刑无等级之类的观念虽有偶然提出但站不住脚。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 家法 ,就是情理法。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濡目染的儒家 名分 等来评断一个人言行的非法与否罪恶轻重,而不是依据朝廷的法律去评断。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的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的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俞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2年清廷下诏修订法律,一些野蛮的条文被除去,从法的理念上认同人的基本权利,满汉不同法也被取消,近现代法律精神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清廷同时开始了国际法、民法、商法等新法的修订。在法律转型过程中,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法理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成立中国法学会,发行法学会杂志,设立了法律学堂,专门培养近代法律人才。它也反过来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代中华法系进行思考,最为著名的当属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在清廷修订律令时,沈家本参考了中华法系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使法律转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法律转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物权、债权、法人等新的概念深入了社会生活,过去的书吏、幕友等日渐消失,讼师也被新兴的律师所取代,这些变化不可抗拒,又悄悄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结构。

——摘编自熊英王刚《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法律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兴起之初即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以皇帝为中心的庞大官僚机构层层控制着包括教士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教、俗两大主流文化在拜占庭帝国不是作为对立物存在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拜占庭文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兴建的 新罗马 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典希腊罗马建筑。同时,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在4世纪到15世纪的千余年期间,拜占庭文化一直是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之一。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
纵观拜占庭历史,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皇室成员虽积极参与拜占庭文学和史学创作活动,但这种参与却一向以 罗马地中海世界一统 的正统思想为基础,着力于恢复 往日的 辉煌和中央帝国的强大,并不十分鼓励人们的创造性。因此,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而不是古代希腊人,也不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僵化教条思维模式的拜占庭人。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在继承古典文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社会与经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掀起工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犯罪》、《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与教育变革》等。这些书名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工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工业革命 另拟一个书名,并运用具体的史实对书名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说明。(要求:命名准确,文字简洁,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的重心在欧洲,在这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强权和实力著称的英、法等战胜国,他们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排斥了社会主义苏联,将战败国踩在脚下,广大中小国家的作用 仅是举手通过最高委员会已做出的决定 ,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凡尔赛和约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在达成协议后,它的实施进程也举步维艰。战胜国试图把一切当时能拿走的德国财富都拿走,一时不能拿走的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拿走。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打出了 打倒凡尔赛和约 的口号,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在德国蔓延。

——摘编自赖凡《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看二战起源》

材料二
二战后很长时间内,美国多任政府均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在美国看来只有统一强大的欧洲才能有效地 遏制 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可以避免德国民族主义死灰复燃,欧洲复兴也是美国经济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鉴于政治上和经济上新的局面,美国决定重新调整对欧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逐渐清晰,形成了 新欧洲 战略,称反对美国的法德等大国为 老欧洲 ,支持美国的中东欧国家为 新欧洲 ,积极介入欧盟扩大事务,支持亲美国家入盟,以此增加约束和控制欧盟的筹码。

——摘编自华芳《美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