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2 浏览数:1169

一、选择题

1.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B.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2.

公益书屋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丽风景,丰厚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新华书店赠给公益书屋枣庄漫谷书屋的一批图书将要归类上架。下列涉及农业技术类的是(  )
①《水经注》 ②《齐民要术》 ③《农政全书》 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B.神舟五号飞船C.神舟六号飞船D.神舟七号飞船

4.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前四集的片名,其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出现在(  )

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

5.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重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进发。 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文现代化事业
C.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

某学校春秋社团组织了一次以 探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四幅图片符合研究主题的是(  )
A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

C楔形文字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7.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  )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8.

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是(  )

A.但丁B.彼特拉克C.达·芬奇D.莎士比亚

9.

九年级(6)班的同学开展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下面是二组同学展示的史料包,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史料①: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到1929年,国家财赋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史料②:美国政府率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

史料③:当时很多人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的投进了股市,使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交际价格。

A.经济大危机的原因B.经济大危机的特点C.经济大危机的表现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追求世界霸权,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以 大救星 的面貌 拯救 了西欧, 拯救西欧 的行动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成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二、材料题

11.

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蹒跚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追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 薪水工食 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編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3)材料三中 康有为之法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2分)
材料四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材料四中的 革命 全人格的觉醒 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
(5)结合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四中梁启超倡导的 全人格的觉醒 的原因。(2分)

12.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黑人的故乡非洲,大概丧失了近1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黑奴在被捕获、关押、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三四百年间 造成非洲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原因。(2分)
材料二  英国开始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力量,将印度改造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粮食、工业原料产地。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快速运转时,印度手摇纺车戛然而止,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陷入绝境……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目睹惨状,就连英国的一个总督也不无感伤地叹息: 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英国的蒸汽纺纱机 出现在哪一时期?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位印度民族英雄。(2分)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4分)
材料四  如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4)读图写出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2分)
材料五  60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 给出你的建议。(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