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683

一、单选题

1.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对这一政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B.体现儒家君民平等共治C.形成贵族分封等级序列D.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2.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下列史料是一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部分文献史料,据此分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1)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2)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3)王者受命,即受之天命,受之天命即所谓统正

(4)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A.国家大一统局面正式形成B.封建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发展C.士人的国家认同观念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3.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3)下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其铭文为 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以下与此相对应的制度是(  )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相地衰征C.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D.摊丁入亩

4.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4)唐朝人物画背景简洁,而宋代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场景,邓椿《画继》中评一幅画说: 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一一可辨。 形成宋代人物画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理学观念的影响C.女子地位的提高D.门第观念的淡化

5.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5)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观目的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B.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D.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6.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6)清政府自雍正时起,在西南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 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意在(  )

A.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B.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C.强化政府的赋税征收D.便利政府的户籍管理

7.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7)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这场革命 (  )

A.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C.拉开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8)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下面这首竹枝词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称帝B.总理人选的频繁更换C.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薄弱D.辛亥革命后政局动荡

9.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9)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其体现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B.革命精神的传承C.革命重心的变动D.革命中心的转移

10.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0)在某一个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 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 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 。作出这一决定旨在(  )

A.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推动农村土地革命顺利进行D.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1)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有关这一举措,评述正确的是(  )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提高国防能力,改善工业布局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12.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2)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在城市设立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居民委员会,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扩大了居委会的职能,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及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也相继出现。材料表明(  )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完善C.社会主义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建立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日益发展

13.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3)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

1985

1990

2012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3545

9016

18668

518942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30477

37911

44626

58958

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98

274

621

20487

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109

423

534

18184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4)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的字母文字。据此可知(  )

A.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B.各文明古国借鉴楔形文字造字C.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D.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15.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5)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契约精神在西欧传播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C.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D.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

16.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6)关于哥伦布和 新大陆 ,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 新大陆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 新大陆 这个概念。据材料可知(  )

A.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D.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17.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7)在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过程中,当宪法危机产生时,威廉四世(1830—1837年在位)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这表明英国(  )

A.内阁集体对君主负责B.改革导致君主权力扩大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君主立宪制有待于完善

18.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8)下表是《全球文明史》对1750年到1914年这段西方国家历史主题的描述,其实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题,下列选项作为补充,正确的是(  )

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

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

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出,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

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全球新航路的开辟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19.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9)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B.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马恩河战役
C.亚洲的觉醒——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布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

20.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0)下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21

19418

19456

19467

19517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21.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1)下表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运动情况简表

时间

事件

结果

1955

帕克斯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6年最高法院判决支持帕克斯诉求

1957

小石城事件公立学校种族隔离

艾森豪威尔动用军队保护黑人孩子进入小石城中心高中学习

1961

争取种族平等大会发动的自由乘车运动

肯尼迪对自由乘车运动的参与者提供了一定的人身保护

对表格中的这些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说明黑人奴隶制度依然盛行B.最终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C.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D.政府注重保护黑人的权利

22.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2)1962—1964年,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组织一批社会学家对阿根廷、智利、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六国进行调查,访问6000余人,出版了《走向现代化》《探讨个人现代化》等著作。他提出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只有有了现代化的人,才能有现代化的制度和经济。社会学家重视 人的现代化 客观上反映了(  )

A.世界冷战形势不断加剧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C.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D.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23.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3)下表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第八编第一章的目录,出现下面内容的根源是(  )

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A.西方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B.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C.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化D.东欧国家国内都遭遇严重危机

24.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4)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 俱乐部 。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 金砖国家 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材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C.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D.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二、材料阅读

25.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观点(部分)。

主张

出处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裤制 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
(1)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宋史》

(2)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3)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4)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 四选 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

科举出身

荫补出身

其他

尚书左选

925

1380

86

尚书右选

77

2105

1684

侍郎左选

9458

6926

622

侍郎右选

415

11702

3484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 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流动 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流动 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5分)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人……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逼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处于这种环境的居民接受良好道德的影响较弱,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

——1842年,查德威克(公共健康改革者)《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1832年6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几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 衰败选区 ,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对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具有怎样的价值?(5分)
(3)你如何看待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