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1456

一、单选题

1.

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安阳殷墟商王武丁妻妇好墓,出土大量精美随葬品,有青玉簋、玉琮、玉璧、玉圭等礼器。据科学鉴定300余件玉器大部分采用新疆的和田玉。这可以佐证(  )

A.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B.商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C.商朝势力范围已达到西域D.中原与西域交往历史悠久

2.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道家的 辩证 B.儒家的 仁爱 C.墨家的 兼爱 D.法家的 法治

3.

据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的《周礼》记载: 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已构建完善的基层管理制度B.郡县制度已经形成C.基层自治与国家统治的融合D.宗法制度深入基层

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意在(  )

A.推行阴阳五行学说B.确立统治合法性依据C.树立皇帝独尊地位D.实行以德治国的策略

5.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已失去对西域的实际控制,但西域于阗国仍坚持发行铸有汉字的货币 汉怯文二体钱 ,并两次遣使入朝奉献。这反映出(  )

A.中西文明之间交流频繁B.丝绸之路保持长期畅通C.对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D.西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6.

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

10677960

56486865

263

663423

1466423

4432882

7672881

263

280000

940000

280

523000

2300000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7.

以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手工业遗存情况简表。据此能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遗存类型

主要地域

遗存种类

铸铁业手工业作坊

全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

铁器遗物种以犁、铲、锄、镰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最多,还有兵器、马器等

铜器铸造

今山西、河南等地

釜、盘、灯、炉等生活用品,还有铜钱、铜佛像等

瓷器手工业作坊

中原地区

以青釉为主、瓶、壶、碗、罐等

今江浙地区

质量较高的青瓷器,越窑产品质量最优

A.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B.战乱时期经济严重停滞C.江南经济的初步开发D.中原制瓷水平高于南方

8.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 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 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 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 。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

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9.

下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体现出该时期(  )

A.民族政策开明B.边地防务强化C.社会矛盾尖锐D.藩镇割据严重

10.

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 活口 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 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病故相欺罔,而欲侮者,市如法,违者答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答四十。 该法律规定有利于(  )

A.维护买方的合法权益B.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C.推动坊市制度的瓦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

11.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具有高度写实性,是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有学者经仔细观察,发现在千余人的整幅画卷中唯有一个胡人形象,与隋唐广泛表现胡人的中原艺术作品差别明显。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对外政策的封闭B.陆上丝路的受阻C.朝贡贸易的限制D.画家偏好的影响

12.

南宋孝宗时, 楮(会子)未至于轻(贬值)也,而已虑其轻,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于多也,而已虑其多,更不增见在(发行量)之数 。淳熙七年时, 会子与见钱等(值)”, 民间尤以会子为便 。材料说明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B.纸币发行推动南方经济发展C.纸币制造技术成熟D.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有效

13.

元大都 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 ,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14.

卫所是明代常备军的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下图为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据所学知识推断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是(  )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 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是礼虽统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C.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D.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六礼 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 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侍·信公二十三年》所说: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西周初将 同姓不婚 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唐文宗想把临真公主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却遣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捉婿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1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唐到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1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图3 西汉形势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长城,包含了春秋战国至明共12个中国历史时期的遗存,历经数代成边军民艰苦营造、开荒屯田,屡经战乱破坏但仍被不断修葺、巩固、扩建。长城不是一条单纯的墙体,而是由一系列设施组成的防御工事。战国秦汉时期构成了烽燧、屯田、仓廪、邮驿交通和野战驻军五大体系。长城地处农耕与游牧的边缘交错地带,长城以南温暖的气候和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如同磁石一样吸引着游牧民族千方百计地进入这里。自战国秦汉时期,长城沿线就有马市存在。明长城在长城沿线设立九边重镇的同时,在长城南北交通要道上建设了一批著名的马市和关城。近代以后,长城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山海关、平型关等长城沿线英勇御敌,赋予长城更多的精神内涵。

——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西汉各时期长城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价值。(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他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通过十数年对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的治理,使他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法的发展。大禹堪称中国古代圣王的典范,所以 禹劳天下,而死为社 ,成为了古代社会的社稷之神、国家之神,得到了历代王朝的册封与祭祀。从秦朝到明清,对大禹的官方祭祀和民间崇拜规格越来越高。国家的宗教及大禹信仰官方地位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地方信仰的发展。在主要的江河湖畔,尤其是黄河、京杭运河沿岸分布有大量禹王庙宇。明清时期,湖北、湖南两省商人往往在异地修建禹王宫,作为商业会馆,用以贸易交流、祭祀神灵、联络乡情,增强本省商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大禹已成为华夏民族坚忍卓绝、勤恳不息、尊重自然、艰苦奋斗精神传承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郑民德《大禹治水:历史变化中的国家信仰与社会崇拜》

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围绕 大禹崇拜 ,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