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0 浏览数:1428

一、单选题

1.

西周分封建国实际上是族群的一种拆解和组合,通过族群大拆解,再经过融合来归附人心,这是人性的一个创造性的举措。这说明,西周 分封建国 (  )

A.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B.消除了群体间的矛盾C.强化了各族群凝聚力D.拓展了血缘宗法关系

2.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农民家庭需要定期 换土易居 ,即 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 ,春秋战国及以后 换土易居 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国家加强了土地控制

3.

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 从一而终 守节 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  )

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

4.

魏晋时期的大量墓葬画像砖显示,牛不仅参与了土地耕作中犁地、耙地、耱地、耕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已由 二牛 一牛 转变(如图1、图2所示)这一 转变 (  )

A.反映了战乱导致了耕牛缺乏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成熟C.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D.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衰退

5.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 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 ,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 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 ,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 会食 (  )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6.

宋代,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坊、巷互称及以巷代坊的新面貌,如《梦粱录》中记载南宋临安: 吴山坊,即吴山井巷。……市南坊,即巾子巷 富乐坊,俗呼卖马巷 。这说明,宋代(  )

A.城乡经济互补性得到加强B.城市管理缺乏统一标准C.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发展D.城市社会生活空间开放

7.

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 好奇 内涵发生变化, 不再是以往描写牛鬼蛇神,而是在 耳目之内 日用起居 中发现 。这说明, 的变化(  )

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C.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8.

表1

公司

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英国太古轮船公司

英国怡和轮船公司

开办时间

1862

1872

1882

开办地

上海

上海

上海、香港

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的洋行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开办了一些轮船公司。表1是一些较大轮船公司的开办情况。这些轮船公司的开办(  )

A.使中国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B.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能力C.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化D.开启了中国航运业的近代化

9.

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 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 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该事件(  )

A.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B.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D.抵制了复辟帝制的丑行

10.

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 主义 考量后,提出了 中国式主义 ,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 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 中国式主义 的提出(  )

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11.

图3是1924—1937年中国农民革命心态的演变示意图。农民革命心态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

图3

A.革命形势的变化B.农民暴动的开展C.土地革命的进行D.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12.

据统计,1935年全国国有厂矿资本总额仅占当时登记厂矿资本总额的11%,到1942年国家资本在工业总资本额中占到了69.58%,且主要分布在冶炼、能源机械、电器等重工业部门。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私营工矿企业受到了摧残B.中国工业结构实现了合理调整C.国家加大了对战时工业的投入D.抗战刺激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13.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一思想在当时(  )

A.旨在瓦解国民党的反动阵营B.奠定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基础C.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D.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14.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不仅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先后同日本及欧洲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建立了商务关系。这些外交成就(  )

A.拓展了新中国外交空间B.旨在打破美国外交孤立C.表明开始发展友好外交D.使中国摆脱了外交困境

15.

1970年4月27日,法国《费加罗报》刊文评论说: 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此观点意在说明(  )

A.中国空间技术仍落后于日本B.中国开始挑战美苏空间霸权C.中国已经处于科技大国地位D.中国空间技术已居先进行列

16.

1984年底,国营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有3592万人,1987年底为3974.1万人,增长了10.6%;同时期国营商业企业由869.7万人增长到1092万人,增长了25.6%,形成了 商大于工 现象。这反映了(  )

A.工业生产已处饱和B.商品流通走向活跃C.国家注重民生经济D.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17.

雅典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认为可能会危及城邦的人,若公民投票达到规定的票数,会被无条件流放出国,时间为十年,但流放期间若城邦需要,则随时可以被公民大会召回。由此可知,该 放逐法 (  )

A.不利于提高公民凝聚力B.旨在打击权贵阶层势力C.以维护城邦利益为宗旨D.提高了平民的参政热情

18.

16世纪之后,欧洲市场上的果蔬品种日益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一些果蔬外,新品种如辣椒、凤梨、西红柿等不断出现在市场上。这说明,当时(  )

A.欧洲开始接受外来的食物B.商业革命在欧洲兴起C.洲际间物种交流开始出现D.欧洲农作物生产过剩

19.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公共广场。如著名的威尼斯广场(图4),不仅有造型丰富的建筑群,且有碧海蓝天的自然环境,平日市民在此放松心情,节日在此兴办庆典,被誉为 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据此可知,当时公共广场的出现(  )

图4

A.改变了宗教建筑主导地位B.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C.照搬了古代希腊建筑理念D.标志着近代建筑开始兴起

20.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仍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到1832年国王能够实际影响议会的权力只剩下了增封贵族这一项,且还是在 首相的建议之下 。这说明(  )

A.议会至上 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选举改革的成效显著C.首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D.君主立宪制度进一步完善

21.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日趋统一,除了由于运费或汇率等原因导致的有限价格差别外,基本上形成了 一物一价 一市一价 的现象。这一现象(  )

A.表明全球贸易网络开始出现B.便利了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C.源于英国 世界工厂 的确立D.得益于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22.

1934年2月,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消费品生产以高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进行,但到1939年,重工业超额完成计划,轻工业则没有完成计划。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已认识到工业结构失衡的弊端B.将建设重心转向了消费品工业C.受到了西方工业化模式的影响D.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合理化调整

23.

1969年,美国尼克松任总统后,宣布美国对外政策进入 谈判时代 ,同时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也调整对外战略,提出了 欧洲缓和 政策。据此可知,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

A.反映了美国实力的衰落B.表明美苏争覇重心转移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24.

1942年,法国著名剧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局外人》,不仅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 局外人 形象,而且情节松散,由一些彼此不相干的偶然事件组成,给人造成了一种荒诞感。这说明,该作品(  )

A.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B.开创了荒诞派戏剧新风格C.借鉴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D.发展了浪漫主义文学内涵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观点的影响下,通过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以后,人们对读书做官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古往今来读书做官为人生第一要务,今乃视为畏途 ,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渍,许多人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更有视功名如敝帚的。现实生活中商业利润的巨大诱惑是那样地吸引人,连读书人也 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每至归咎读书 ,故 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 。1905年4月19日《中外日报》报道了广东科试情形: 本届科试,广府属各县循例考试,而应试者无不因之大减。其中人数最减少者,以番禺为最。昨该县初复时,与考者不过八百余人,以视往岁人数众多,殆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人们对科举的态度及形成原因。(7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人的学说跃居历史的舞台,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人是一切理论的根本和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主张以理姓作为审判台,克服人类的一切 迷误 ,找到改造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出 天赋人权 人道 正义 自由" 平等 博爱";等口号,以之启发人们的头脑。同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决战。与宗教神学世界观相对立。 的学说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具有进步意义。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影响在于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高一涵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借助卢梭等人的自然人性论、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 立人 ,实现 人根本上解放 为目的的启蒙思想。受卢梭学说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把人看作是一切思考的出发点和价值核心,包括国家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能凌驾于人之上,更不可以借国家之名剥夺个人权利,国家是因为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获得合法性。可见,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借助人民主权理论确立了一种国家和个人的新型关系原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正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结果。随着中国实力的壮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加深,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也在飞速提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増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在全球化未来的发展中,世界对中国寄予厚望,美联社认为:2016年是全球化 遭受巨大打击的一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陈彩云、陈积敏《经济全球化的中国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8.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05年科举废除,政府在各地兴建劝学所,发动士绅兴建新学堂。1906年,清政府正式奏准劝学章程, 责成各村学堂董事查明本地不在祀典庙宇乡社,可租赁为学堂之用 ,筹款办法有迎神赛会演剧之存款可以充当学费等语。庙产兴学运动大规模兴起。庙产兴学期间,虽然民间一直存在某些敌对情绪和行为,但这一政策的推行保障了在经费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地方兴学的顺利开展。以江苏吴县、江都、高邮、南通、邳县、阜宁六地为例,各地寺庙用作兴学之用的比例分别为67.8%、50%、78%、100%、30.9%、71%。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此间兴建的大量学堂,本身便是对乡村陋习的一种冲击,同时它们还为乡村移风易俗的进一步深度拓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立霞《清末庙产兴学与移风易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庙产兴学兴起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庙产兴学的影响。(7分)

29.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18年春,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对敌攻心宣传的组织指挥机关—— 对敌宣传司 。英国报业巨头北岩勋爵临危受命,担任 对敌宣传司 司长一职。北岩勋爵认为,战争宣传应以敌国民众为主,以当权者为辅,用大谎言欺骗敌人,以粉碎其斗志。在北岩勋爵的不懈努力下,协约国军总司令不但解除了空投传单的禁令,还授权他有计划地实施了对敌传单心理战。北岩勋爵以传单、报纸和小册子为武器,向德军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 纸弹 攻势。资料显示,整个战争后期英国人向德军前线投送了共计1830万份的传单,总耗资高达7万英镑。这些传单极尽离间和煽动之能事,甚至传播谣言,对德国军民进行谆谆诱导,加速了德国的崩溃。有人对此高度评价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线上,英国的表现是最为成功的。

——摘编自楚云、蔡静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单心理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敌宣传战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敌宣传战成功的原因。(8分)

30.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王惟一,宋代著名医家。宋仁宗天圣初年,王惟一奉诏,总会诸说,编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图经》内容较前代针灸典籍要丰富得多,该书不仅是前代针灸经验之汇集,而且融入了王惟一在针灸学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便于进行针灸教学,王惟一主持铸造了专用于针灸教学的铜人模型。 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折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 ……尽管宋代印刷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印数有限,保存不易等原因,仍限制着针灸医学的普及与发展。为广流传,王惟一主持将《图经》三卷刻于石碑之上,供针灸爱好者览诵抚拓,故石碑对针灸术的流传有推广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惟一对古代针灸学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惟一取得针灸学成就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