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450

一、单选题

1.

《韩非子·孤愤》在谈到田氏代齐时称: 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而田氏用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中指出: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 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强大),力多则(朝廷)内外为用,则人主壅(蒙蔽)。可见,韩非子认识到(  )

A.君主强化权威的必要性B.士人阶层崛起的可能性C.调和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构建官僚政治的紧迫性

2.

下面是四川地区出土的三件东汉市井画像砖,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这些画像砖(  )

A.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B.印证了当时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C.能够完整地还原东汉市井真实面貌D.反映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集中贸易的市

3.

魏晋时,史传赞人多 风神夷简 雅有远韵 之词。而十六国北朝的勋贵传记,多 性雄豪,工骑射 明解律令,议断平允 等语,北朝士人把 以武达 以文通 ,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之途。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C.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4.

南宋时,历史故事画流行,如描绘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的《采薇图》,重耳流亡归国取得政权的《晋文公复国图》,东汉才女蔡文姬坎坷经历的《文姬归汉图》,唐太宗智退 利可汗的《便桥见虏图》等。当时,此类题材的画作(  )

A.体现了浪漫开放风格B.改变了因循守旧政风C.填补了官方正史遗漏D.彰显了理学价值取向

5.

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D.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

6.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 约之专为通商者,本可随时更改,以求两益,非一成不变者也。税项通例,皆由本国自定,客虽强悍,不得侵主权而增减之者也。宜明告各国云:某年之约不便于吾民,约期满时应即停止。某货之税不合于吾例,约期满时应即重议。 这表明,郑观应(  )

A.主张中国与国际法接轨B.抨击列强侵略的加剧C.呼吁政府保障商民利益D.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7.

《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

A.佛教兴起推动中医发展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D.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8.

陈宝箴曾说: 自咸丰以来,削平寇乱,名臣儒将,多出于湘。其民气之勇、士节之盛,实甲于天下。而恃其忠肝义胆,敌王所忾,不愿师他人之长,与异族为伍,其义愤激烈之气、鄙夷不屑之心,亦以湘人为最。 这反映出(  )

A.湖南人自古就有舍我其谁的传统B.甲午战争前湖湘大地民风心理C.湖南人求变自强的性格极为罕见D.湘军在抵抗外侵中的作用巨大

9.

中共湖南区委通过《战士》周报动员和组织工农群众投身战争,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大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知,该刊的发行(  )

A.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壮大

10.

1948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城市的接管工作。1948年2月,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中央工委的这一做法(  )

A.扫除了以后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B.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D.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经验

11.

1970年,根据国家农业会议精神,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率先行动起来,纷纷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这一举措(  )

A.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B.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C.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D.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12.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13.

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  )

A.受到 实业救国 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14.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有以下几条史料:

来源

内容

朝鲜政府内务部(19500625

南朝鲜伪政权的所谓国防军,于625日拂晓,在整个三八线地区向三八线以北地区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现在共和国警备队正开展激烈的防御战来抵抗敌人。

苏联政府给美国政府的照会(19500627

根据苏联政府所证实的事实,朝鲜爆发的事件,是由南朝鲜当局的军队向北朝鲜的边境地区进攻而挑起来的,所以这一事件的责任是南朝鲜当局和背后支持它的人。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19500625

据南韩军队报告,北朝鲜部队今天凌晨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的方式来看,似乎已构成一次对大韩民国的全面进攻。

韩国国防部(19500625

北朝鲜的进攻是在凌晨4时至5时发起的,两个小时的密集炮火轰击之后,北朝鲜部队越过瓮津、开城和春川附近的分界线,并从江陵南北两面的海上登陆。

据此可知(  )

A.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无从知晓B.史学成果随着研究深入而不断更新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记载D.政治立场的影响导致历史记载失实

15.

如表是《1979~1982年国民收入和消费、积累情况》,据此可知 (  )

注:国民收入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收入使用额不等于国民收入总额,是由于进出口差额和统计误差的影响。

A.国家扩大基本建设投资B.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国民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养老 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 观酺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 千叟宴 ,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 照例给予建坊银,赠 升平人瑞 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1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独立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通过戊戌维新思想解放的浪潮也波及了女性世界。在新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妇女认识到 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 ,她们向往西方国家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妇女自身所以受到沉重压迫迫使她们深切认识到:要改变在家庭、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就必须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术。这种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激励着广大有志女子勇敢的跨出国门,奔向先进的西方求学。

——刘杰:《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在此前后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了76项经济法规中,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张謇言: 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而行此主义,则仍不外余向所主张之提倡、保护、奖励、补助,以生其利,监督制限,以防其害。 上述立法原则与经济政策导向在民初大体得到了遵循。后袁世凯时期,军阀派系争战不断,北京政府权威尽失,在经济法制体系建设方面乏善可陈,更遑论有长远规划与建设。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作为改革目标。1993年修改宪法时,将1982年《宪法》第15条中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修改为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商事立法的规范,自九十年代以来,商事立法驶入高速行驶的快车道 ,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商事法律密集出台。经济法制建设的立法理念与市场经济观念高度契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立法理念基本被挤出立法过程。加入WTO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法制与国际规则 接轨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贸规则倒逼国内法制改革,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开展大规模修法和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据陈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法制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经济立法与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异同,并分析民国初年经济立法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影响。(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前中国经济立法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五台山地区, 共产党积极努力建立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最有名的是被称为 抗日救国会 的这个组织,其属下有各以青年、妇女、农民为不同对象的分会。
卡尔逊在山西河曲时,有人向他介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这是一个爱国的青年组织,其任务是:培育公务人员的忠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的团结以抵抗日本侵略
山西一个村庄的戏剧给贝特兰留下深刻印象: 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 大雨滂沱也冲不散观看的群众。
著名左翼作家田汉写了两个深受戏剧团体欢迎的短剧:《保卫卢沟桥》和《最后胜利》。福尔曼这样赞扬他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看到的一出戏: 戏演得非常精彩,成绩斐然。
丁玲曾向斯特朗谈起, 我们演戏,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农村的墙上画漫画,并教农民们唱歌。我们在每个村子必须至少教会唱两支歌

——摘编自赵金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材料呈现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华北抗战动员情况。从中选取材料,确定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