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方志的演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被称为
“方志始祖
”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就是对越吴两地历史的记载。……隋朝统一中国,普诏天下诸郡上报风俗、物产、地图。唐代设立专职管理图经编修,明确规定编修期限和办法,规定各州郡每五年一造送,若遇州县增废、山河改移等情况,则需随时报送。……元世祖修一统志,
“开创明清两代编修《一统志》先例
”。一统志不同于地方志,它是以各地方志为基础的国家层面的综合性志书。……明万历《嘉定县志》特别注明在《人物》卷中要记
“嘉言善行可法可传
”。明隆庆《长洲县志》序称:
“以儒术饰吏治,始作吴邑志于嘉靖之初。
”
——摘编自陈野《建构文化传统:中国方志的深层功能》
材料二
清政府迅速接管了明朝疆域并继承了其统治秩序,实现了
“大清
”即是
“中国
”的角色转变。康熙帝重视落实各项文化工程,官方着手编修史籍。其中的《大清一统志》(以下简称《一统志》)为确立国家疆域界线,构建国家的疆域一统观,甚至为消解
“华夷之辨
”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统志》专设
“外藩蒙古统部
”,将边疆地域纳入
“大一统
”疆域范围,从观念世界中构建了新的疆域版图,实现了真正的
“大一统
”。乾隆中期,清代疆域达到极盛,续修《一统志》昭示了疆域
“一统无外之盛
”,继续塑造了中国疆域广阔的空间观念。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以〈大清一统志〉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方志编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编撰《一统志》的历史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