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609

一、单选题

1.

据古史记载,黄帝族战胜了居于中部地区的炎帝族进入中原;炎帝族与黄帝族联合,战胜了南方的九黎族,结果北方部族与南方部族融合。周人战胜殷商,分封殷人,形成了周朝。由此可知(  )

A.国家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B.不同部族在国家扩大过程中逐渐灭绝C.早期国家形成主要依靠战争D.早期国家通过控制部族间接控制地方

2.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 中民 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 笃于礼薄于利 以天下为忧 的君子,以使得 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由此可见他主张的教育(  )

A.以道德完善为培养宗旨B.依托于国家政权践行实施C.是针对全民的因材施教D.禁绝其他学术的生存空间

3.

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 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1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使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观点强调(  )

A.经济政策的延续性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

4.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 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B.C.D.

5.

(原创题)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 非文士 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B.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C.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6.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 变法 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 君主 民主 君民共主 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 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 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7.

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对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

A.是研究古代中国漫画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C.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结果的预判D.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8.

《真相画报》创刊于1912年6月5日,在第3期上刊登了漫画《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如下图,画面中近处两只船正驶向 完全共和 的彼岸。左边船上的人齐心协力满帆前行;右边的船上两位掌舵者在闹 意见 ,其他人正焦急地看着他俩,船就要被 外患 的恶浪吞没。这幅漫画主要想说明(  )

A.中华民国国际处境危险B.民众对中华民国不看好C.希望国人团结共御外辱D.民主共和艰难曲折发展

9.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革命的指导作用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新道路的开辟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10.

1938年底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搬到川西老龙坝,其企业档案中记载: 国难突发,公司匆促西迁,只为不甘心为暴力所劫持,且承朝野热心同志之维护,始得在川重整旗鼓,其志至壮,其情堪悯! 据此,对此时民族工业西迁理解正确是(  )

A.优化投资环境是企业的发展策略B.开发西部是民族企业的社会担当C.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是直接诱因D.服务全民族抗战彰显了家国情怀

11.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A.工业化的完成推动贸易总额快速增长B.建国初期对外贸易主要以苏联为重心C.左倾错误导致1957年贸易总额下降D.西方国家贸易增长得益于关系正常化

12.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 这主要表明了(  )

A.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C.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13.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79次,平均每月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252次,平均每月32次。频繁出访的目的(  )

A.服务于改革开放启动大局需要B.努力扭转被动开放为主动开放C.加快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步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示意图(局部)据此可知(  )

A.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B.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第一产业比重
C.南方谈话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高D.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就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5.

两弹一星 研制过程中,我国开创了 三步棋 的方法,即在同一时期内至少要看三步棋,安排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正在探索研究的;二是正在设计的;三是正在试制试验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一步一步地夯实了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特别对后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见科技发展需要(  )

A.不断技术创新B.自力更生的精神C.坚持管理创新D.雄厚的物质基础

16.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 官吏 称谓逐渐被 公务员 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 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材料二

1929年《考试法》规定的参加高等考试应试人需具有资格(部分)

序号

资格要求满足任一条件即可

效果

(1)

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19311948年,取录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2)

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3)

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

(4)

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5)

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

……

——以上材料都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 王事惟农是务 观点。战国时,商鞅把 耕织 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 尽地力之教 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 善平籴 政策。《唐律疏议》规定: 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从古到今关于粮食安全的启示。(4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 五四 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 五四 之后形成 高潮 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 中国革命道路 的伟大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建国初期中共如何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以及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