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二、材料阅读
——梁志胜《明代“武选司审稿”初探》
三、开放性试题
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1820—1948年)
美国早期华人正面形象
(1820—1848年)
中泰混血连体兄弟昂和昌1829年到达美国,于1839年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娶妻生子。他们融入美国南方的生活,经营种植园,拥有33名黑奴,追求财富。昂和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虽然身体畸形,但不失为是精明能干的商人,是慷慨的好邻居。
美国华工的负面形象
(1849—1882年)
《波士顿先驱报》等报纸报道华人聚众吸鸦片、斗殴、赌博、缺乏家庭价值观,他们自成小社会、不学习英语语言、不遵守美国排队秩序、不着美国风格的衣服,对成为美国公民、获得投票权利不感兴趣。
蒋介石夫妇是美国的影子的形象
(1931—1948年)
在时代公司的报道中,蒋介石英明、睿智、着装得体,坚持每日研读《圣经》。《时代》周刊还将1942年蒋介石的困境类比1777年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艰难。《时代》周刊数次让宋美龄登上其封面一展风采,还特别强调宋美龄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时代公司对宋美龄的赞扬声中,读者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美国女性,除了她拥有东方面容外。
——摘编自程玲《美国媒体眼中的华人形象及其成因(1820—1948)》
四、材料阅读
——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中外“逆城市化”运行机制对比图
——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摘编自李瑾《英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分析与启示》
——摘编自郑昌华《中国文化是抗疫斗争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