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847

一、单选题

1.

《管子》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管子·国蓄》提出: 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多余的钱财),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其提出的治国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权力B.国家掌控社会经济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2.

行书萌发于两汉,形成于魏晋,因其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 而得名。一般认为,行书的产生与汉代文书官吏记账、写信、起草公文有关。西晋时期,荀勖主管国家图书典籍机构,专门设立 书博士 教授书吏掌握行书。由此可知,行书(  )

A.由汉代隶书演变而来B.是汉字书法艺术的源头C.是政府公文专用书体D.魏晋时期成为书艺主流

3.

从唐代中后期到宋朝,宰相逐渐被纳入到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更多地作为 参总庶务 的政务官而不是 坐而论道 的咨询者。这一看法揭示出,唐宋时期中枢权力的演化趋势是(  )

A.中央行政分工明确B.中枢体系运转有序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地位逐步抬升

4.

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监察御史王岩叟奏言: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反映出当时(  )

A.土地兼并问题严重B.佃户权益得到保护C.租佃经营方式解体D.封建依附关系减弱

5.

公揭 是明朝中后期乡绅的连名文书,地方重要公事,有时需要地方乡绅出具文书为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有官员提请增北直隶翰林院馆选名数,朝廷 竟以无公揭中止 公揭 制度的实施(  )

A.提高了工商业者的地位B.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D.开创了集体议政的先河

6.

下图为统计的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
导致国内金银比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白银实现普遍流通C.鸦片走私日益猖獗D.海禁政策逐步松弛

7.

鸦片战争后,火柴作为商品被大量引入中国, 洋火 长期垄断中国市场。受到利润的吸引,在日本的华侨商人创办火柴公司,产品运销国内。下图是日本华商设计印制的火花(火柴盒上的贴画)由此可知,华商火柴公司(  )

A.得到了清政府专营授权B.打破了外国资本的垄断C.积极宣传反清民主革命D.迎合国内民众自强心理

8.

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市场主要还是集镇市场。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这一调查结果(  )

A.表明集镇市场具有封闭性B.否定了该作者的看法C.说明东西部农业发展不平衡D.揭示了军阀割据的现实

9.

1940年代初,晋察冀边区掀起了大规模的村选运动,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公所。边区参选民众占选民总数80%以上,工人和贫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比例达49.2%,这是近代史上华北农村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这一运动(  )
①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②适应了人民解放战争新形势
③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④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双方在公报中表达了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也阐述了双方共识,如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指亚太地区霸权)的努力 。由此可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A.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B.体现了 求同存异 的重要原则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和分歧D.开启了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程

11.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在《理想国》中提出, 交换产品 是合作建立城邦的目的, 最小的城邦起码要有四到五个人……一个农夫、一个瓦匠、一个纺织工人……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由此可见,柏拉图理想城邦的特征是(  )

A.自给自足B.直接民主C.分工协作D.人人平等

12.

基督教把彼岸世界描绘成 天堂—炼狱—地狱 的三分系统。下图是15世纪西欧弗拉芒画派作品的局部,它将地狱描绘为一个充满暴力的炼狱。这体现了作者(  )

A.要求摆脱教会控制B.对神学世界观的不满C.对理性主义的宣扬D.典型地再现社会现实

13.

19世纪初,欧洲文化界出现了一股质疑、否定牛顿的思潮。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认为,牛顿采用的定量方法分解并扭曲了自然,要理解自然,必须更多地依靠感官所接受的直接印象。这一思潮的兴起,反映出(  )

A.知识界对理性社会的反思B.物理学开始进入新时代C.工业化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D.英德两国争夺欧洲控制权

14.

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 卫星新城 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意在(  )

A.应对日益严重的战争危机B.解决工业时代的大城市病C.扩大基建规模以刺激内需D.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积弊

15.

图示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2021)
图示数据反映出(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 苛惨之法 。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 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 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 诸法合体 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 十恶 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 专掌审判 ,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开启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并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西方文明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衡量尺度。 权力优先于正义 是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如果没有白种人的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就不会诞生文明 。苏联解体后,有西方学者谈到: 通过研究英美等最先实现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国家,人们就能揭示一种所有国家都会遵循的普遍模式 没有人怀疑历史是有方向的,而在历史的尽头矗立的,则是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 ,西方文明是 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 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 。世界文化将走向高度同质化和统一化,而使其统一起来的范本正是当代美国文化。

——摘编自赵坤、刘同舫《从文明优越文明共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者整体的观点进行评析,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到了宋代,北宋东京 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 人烟浩闹 ,南宋临安 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 。汉唐以来的坊市制已无法适应宋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厢坊制的出现,是宋政府对城市管理制度的重要变革。这一制度始于东京,而后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推行。城中设厢,下辖诸坊。检定贼踪出没往来,福田院(福利院)支贫子钱,掌审查覆核刑狱诉讼案牍,听民之诉讼,杖背六十而下皆得断决。 诸厢小使臣……取问病人口词,并检验救火等杂务。

——据杨瑞军《略论宋代厢坊制度》等

材料二
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工作。首先,各地纷纷取消旧的地方制度——保甲制度,杭州、天津等城市成立居民委员会,成为了 当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组织 ;武汉市建立起了被称为居民代表委员会的居民组织。这使得 每一个中国人与政府政策发生关系,并可大规模地动员起群众的能量 。各个城市在单位和街居组织内重新建立了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将单位和街居内的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进一步完成了党和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化调控。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196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管理向发展社区转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现象,1960年代,约翰逊政府发起 社区行动计划 。联邦政府通过反贫困计划拨款建立起联邦政府机构和地方社区组织的直接联系,但是绕过城市政府发放联邦拨款的做法,侵犯了地方的政治权力和势力范围。同时,由于过度依靠政府来提供社区服务,诱发了投资成本过大、效率过低等弊病。随着美国政府缩减财政,社区行动计划只有不到十亿美元的资金可利用,而社区行动计划有超过千家的社区行动代理处。最终,社区行动计划在1970年代被叫停,并被批评者认为是失败的案例。

——据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厢坊制的主要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该制度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怎样的重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社区行动计划 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