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860

一、单选题

1.

《礼记·大传》关于 同姓不婚 原则强调 系之以姓,虽百世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西周倡导此原则的政治意义在于(  )

A.尊重生物遗传规律B.继承夏商政治传统C.加强异族政治联姻D.保证家族血统纯正

2.

汉初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而在西部则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体制(如图)。这样的治理方式(  )

A.取决于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B.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C.消除了西汉王朝的统治隐患D.有效削弱了地方诸侯国势力

3.

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 大索貌阅 ,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堂兄弟以下则要分居。这次检括户口 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朝 大索貌阅 (  )

A.导致中国人口增加B.旨在减轻农民负担C.配合推行租庸调制D.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提到: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 这表明当时(  )

A.印刷术促进白话小说的鼎盛B.通俗文化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理学推动市民文化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主导对历史的解释

5.

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 这一制度(  )

A.开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正式管辖B.体现了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C.适应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确立了宗教领袖在西藏的世袭统治

6.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幻想利用日本 以东制西 ,提出联日主张。80年代开始转向 联俄制日 。19世纪末,作为保全中国主权和防止日俄未来图谋,开始采取 联美英制俄日 的政策。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

A.清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国近代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C.李鸿章坚持自强求富的施政纲领D.统治集团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7.

1911年12月1日,北洋军与革命军达成临时停火协议: 一、息战时各守现据界线,彼此不得稍有侵犯、窥探等情;……五、息战之约,须有驻汉英总领事官画押,为中证人,庶免彼此违背条件,以重公法。 该协议说明袁世凯意在(  )

A.借助时局来扩张自身权势B.安定政治局势以建立共和C.依赖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压D.拖延时间为其称帝做准备

8.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指出: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力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这体现了(  )

A.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工业的诉求B.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膨胀的趋势C.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经济主张D.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完全相同

9.

1939年夏至1940年春,为实现新四军 挺进苏北,发展华中 的战略,陈毅先后三次进入泰州城与当时国民党地方实力派 二李 (李明扬、李长江)谈判。陈毅这一举动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主导正面战场抗日B.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意图发动百团大战D.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0.

一五 计划期间,陈云曾提出农业合作化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合作化比单干具有规模效益,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由此可知,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  )

A.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1.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下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时期

口号

19221925

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

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

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

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

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

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12.

柏拉图说: 人们崇拜荷马,因为他教育了希腊人。 《荷马史诗》成为古典希腊时代希腊人的主要 教科书 ,一代又一代的希腊人都是在背诵《荷马史诗》中成长起来。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

A.促进了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B.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史诗C.属于官方主导编撰的教科书D.代表着希腊戏剧的最高成就

13.

据《尼康编年史》记载,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俄罗斯人成功掌握了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材料可以佐证(  )

A.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C.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D.阿拉伯人将火药传到了西欧

14.

1701年,喜剧《茶迷贵妇人》在阿姆斯特丹上演,剧本描述了妇人们对茶会的狂热,忽略了作为家庭主妇的责任,恼怒的男人在酒馆里寻找安慰,并最终导致了许多家庭毁灭的故事。据此可推知(  )

A.当时欧洲的饮茶之风流行B.茶消费导致欧洲道德沦丧C.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D.饮茶习俗导致咖啡馆衰落

15.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 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 他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B.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C.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D.二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16.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8年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描述道 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 这一遗产旨在(  )

A.控诉欧美国家的恶行B.宣传近代的建筑艺术C.传承非洲的特色文化D.促进平等对话与和解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凡是皇帝颁行的诏令,都要先经过中书省讨论后拟定。中书省所起草的诏令,在颁行前,必须经过门下省审议,如有不便,门下省可以驳还重议。唐尚书省机构很完备,秦汉以来,三公九卿所掌管的军政事务,大体上都已并入尚书省。在尚书都省总管下,六部尚书分管全国军政大事。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裁决机制是依托于二府三司体制之上的君主专制,在行政体制上可以称之为中书门下体制,以中书门下为首的政务裁决系统完全脱离了三省而独立运行。制敕文书的起草实行内制和外制分工的机制。文书的传宣、封驳以及上奏文书的通进等都已经成为由专门机构负责的独立环节。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的裁决、制敕文书的起草、文书的流转与落实到文书体式上的职衔签署等四者之间尽管有交叉却是相对独立、互相分离的。中枢文书行政的前三个层面都是依托于差遣性的职衔。而三省制的框架主要是存在于行令的程序之中,即文书流转和签署的环节,在前两个层面,三省不发挥作用。

——摘编自刘后滨《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的变化。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改革开放史》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校之日

(这是一篇成文于两河流域公元前2100—前2000年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泥版文献,描述的是一名学生的学校生活。)
来到学校时,班长问我道: 为何来迟迟? 畏惧油然生,心在怦怦跳。在老师面前进学堂,我鞠躬深弯腰。校长把我泥版读,(然后对我道:) 因为泥版缺一角。 于是我挨藤条。老师有一位,专把校规管,正在四处转。为抓违规者,到处仔细看。 你衣冠不整太邋遢! 于是我挨板。稍一不留神,不知说了啥?负责安静的人(说): 未经我允许,为何要说话? 于是把我打。负责坐姿的人(说): 未经我允许,为何脖子不挺直? 于是把我笞。负责纪律的人(说): 未经我允许,为何站起来? 于是我把板子挨。门卫(说): 未经我允许,为何出校门? 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水罐的人(说): 未经我允许,为何取水饮? 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苏美尔语的人(说): 你竟把阿卡德语说! 于是打了我。我的老师(说): 你手太笨拙。 于是打了我。

——摘自拱玉书译《在校之日》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学校教育的特点。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学价值。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以来的英国移民法律

法律

内容

1948年英国国籍法》

联合王国和殖民地公民和英联邦公民有同等的英国公民身份,英国公民与联邦公民具有相同含义,允许后者自由进入英国。

1962年英联邦移民法》

除出生在英国者和持有英国政府颁发的护照者,其他所有英联邦护照的持有者都必须获得劳工部门签发的证明。

196519681976年《种族关系法》

禁止公共场合如酒吧、旅馆等地的种族歧视。禁止第二代移民在住房、就业、保险等方面的种族歧视。禁止间接歧视问题,任何认为自己受到种族歧视的个人都可以向地方法院起诉。

1981年英国国籍法》

禁止授予出生在英国但父母均不是英国公民的孩子以公民身份。

2002年国籍、移民和难民法案》

申请英国公民身份的移民或难民要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并对英国及在英国的生活具备足够的知识,否则需要参加英语培训和公民资格课程。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移民政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英国移民政策演变的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