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158

一、单选题

1.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由此可知,周初(  )

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

2.

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 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  )

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具有比较超前的政治理念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教育理念与伦理观相矛盾

3.

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

名称

记述

《峄(yì)山刻石》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C.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D.宣扬 大一统 的价值观

4.

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

5.

东晋政府为了照顾侨户 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 的心理,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土著户籍, 不以黄籍籍之,而以白籍,谓以白纸为籍,以别于江左旧来土著也 。这一状况(  )

A.说明户籍体制的混乱B.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C.带来赋役制度的瓦解D.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6.

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此民歌表明当时(  )

A.军镇的设置有利于加强边防B.民众已逐渐认识到军镇的弊端C.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威胁中央D.安史之乱后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7.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主张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而发起古文运动,强调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建立的新散文,提出 词必己出 文以载道 。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古文运动(  )

A.使得儒学重回统治地位B.强调表达个性和真情感C.顺应了知识阶层的壮大D.使儒学重新焕发生命力

8.

《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得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

A.人口的出生率偏低B.中央集权有所削弱C.赋役统计制度变化D.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9.

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B.长途贩运贸易的快速发展C.信用货币交子的流通使用D.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0.

下图为《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中关于尚书省的记载。这说明金朝(  )

尚书令一员,正一品,总领纪纲,仪刑端揆。

左、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

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为执政官,为宰相之贰,佐治省事。

A.认识到自身文化的落后性B.逐渐向中原政治文明靠拢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仿照中原建立三省六部制

11.

揭帖 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 密揭 。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

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

12.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  )

A.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B.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是白银货币化的必然结果D.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3.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对此各省督抚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他们的协饷,有的就协饷数额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B.半殖民地化程度正日益加深C.清政府内部矛盾十分的尖锐D.地方督抚势力兴起挑战中央

14.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的社会风气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的阻力D.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理念

15.

1921年11月,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撰文提出: 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 这说明当时的毛泽东(  )

A.号召工人联合起来打破旧世界B.看到工农联合革命的必要性C.主张效仿苏俄走俄式革命道路D.强调城市武装暴动的重要性

16.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 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 。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 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 巩固金融,发展贸易 。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B.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C.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D.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隋唐以前中国人向外国移民也是有的,但是规模很小,是偶然的,没有在海外形成华人社群。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移民逐渐增多,汇成巨流,首先在东南亚初步形成有规模的海外华人社群。在当时的柬埔寨, 番杀害唐人,即以番法偿死,如唐人杀番致死,即罚重金,如无金,即卖身取金赎 。明中期以后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清中期以前的千百年间,中国移民几乎仅限于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朝鲜,俄国、中亚、印度和东非也有极少的华人,此外的广大世界并没有华人的踪影。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至明中期中国海外移民大增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人口迁徙与社会发展 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33年,英国工厂调查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写道:童工在英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他年纪太小,连衣服都不会穿的时候,就被监工打得尖叫。经常挨打受骂,他们受到残酷孽待。监工们随身带着皮带。尽管如此,但是所获取的报酬却少的可怜。有议员说: 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的。
材料二

187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公立小学入学统计

年代

315岁儿童总数

315岁儿童入学人数

1871

6316

1802

1881

7308

4070

1891

8105

4838

1901

8277

5778

1911

8737

6111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嘉瑶《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童工生存状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公立小学入学人数变化的趋势并简析其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思想革命与经济生活的革进在表现的方式上完全不同。经济的变动如果是革命性的,则必然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思想革命则不然,它乃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事。当然,少数思想家能进行思想革命亦并非完全依靠他们的智慧:换言之,思想的革新不是完全由孤立的思考产生的,它同时也是思想家吸收并提炼他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果。

——摘编自余英时《工业文明之思想基础》

就上述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体育口号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述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

时间

口号

19491956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口号

19571966

20世纪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

19671979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

19801990

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19912000

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20世纪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

2001年至今

中国将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口号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体育口号的意义。(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