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72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倡议的 弭兵 会议在宋都城商丘召开,14国与会。会议决定 晋、楚之从交相见 ,即让晋的盟国朝楚、楚的盟国朝晋,晋楚争霸结束。此次 弭兵 运动(  )

A.重新确定宋国霸主地位B.晋楚互分霸权形成均势C.进一步减轻了小国负担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 直道 ,经云阳、上郡直到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全长900余公里。秦始皇此举(  )

A.直接导致农民起义亡秦B.提高了政权行政成本C.强化了长城的防御功能D.削弱了关中核心地位

3.

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 内命 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 外命 ,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当时(  )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极端混乱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宰相权力的日益强化

4.

王安石在均输法中规定:总管六路财物调运的转运使,要根据各路产品情况和京师的实际需求情况,征收各地的产品。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并统一运输调剂有无。此举(  )

A.体现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B.保障边疆物资供给C.增加了人民运输劳役之负担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5.

明太祖说: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这反映出明太祖(  )

A.开始实行海禁B.维护朝贡贸易C.推行睦邻政策D.蔑视周边诸国

6.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借表扬三代治世的清明政治,呼吁提倡普通士人的参政、议政,提出要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立 天下之法 ,废 一家之法 等口号。这表明黄宗羲(  )

A.倡导个性解放B.提出 工商皆本 C.呼吁反清复明D.阐发民本思想

7.

1860年后,随着湘军、淮军转战南北,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湘淮势力的崛起(  )

A.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B.提升了满洲贵族地位C.形成了内重外轻局面D.源自于镇压维新力量

8.

下面为1895—1903年间中国部分省份武备学堂办理情形统计表。据此可知,武备学堂(  )

学堂名称

创办时间

课程设置

江南陆师学堂

1895

内堂课业:兵法、绘图、舆地、地形、军器、历史、营垒、算学、测量工程、人伦道德、汉文、英文、德文、日文;外场课业:步操、打靶、炮操、体操、马操

直隶武备学堂

1896

德文队:先习德文,次学武备,兼习汉文;炮队:测算、舆图、垒台、炮法、汉文各学;步队:行军、测算绘图、枪队攻守各法;马队:测绘、武备各学

绥远城武备学堂

1901

湖南武备学堂

1903

普通兵学、步兵、骑、炮、工兵、辎重等科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重视培养新式陆军人才C.实现了晚清军事现代化D.课程设置体现全盘西化

9.

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 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 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该事件(  )

A.抵制了复辟帝制的丑行B.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D.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

10.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她们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 ……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B.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1.

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 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 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B.定居催生了文明C.农业催生了文明D.早期国家的形成

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 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重视证据保全B.维护等级制度C.具有契约意识D.鼓励同态复仇

13.

古罗马被征服地区的奴隶可通过角斗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平民也可通过角斗获得法律赋予贵族头衔或免税特权。竞技体育成为一种覆盖全国、各等级民众的休闲方式,竞技场也成为社交、谈论政治、表达诉求的重要场所。这反映了古罗马(  )

A.扩张激发国民的尚武精神B.法律体系亟需完善和发展C.体育成为了政治生活的核心D.角斗是奴隶特有的体育生活

14.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议席得到重新分配,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此举表明(  )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最终确立B.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开始形成C.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D.议会改革适应工业时代发展要求

15.

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两次殖民收缩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B.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与独立运动C.两次大战削弱宗主国与苏联的成功实践D.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6.

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 金砖国家 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这反映了(  )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新兴大国主宰国际形势C.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失去主导地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至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做简要评析。(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出现了 府院之争 。府院双方都力图寻找外国作为靠山,这正好与美日的争夺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对德作战问题,美日关系日趋紧张。1917年11月2日,美日两国经过多次谈判,签订《蓝辛—石井协定》,其主要内容是:(1)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享有特殊利益。(2)美日两国无意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一项命令,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美国志愿航空队(俗称飞虎队)。8月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空军部队的一个单位。这支航空队对于保卫中国西南的空防,对于为后来在缅甸作战的中国军队和其他盟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对于夺回中国领空的制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月1日,美、中等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两国终于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国。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美国总统卡特在各自国家首都同时宣读了中美《建交公报》。公报说,两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将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美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美国承认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蓝辛—石井协定》。指出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归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建交的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过去完成了电气化,才有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经济。而今天,我们只有完成了城市数字化,完成了数字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飞跃。10年或20年以后,我们完成了城市数字化,真正的数字经济的时代就会到来……当年罗马把马引入城市,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马力时代;后来,纽约把电引入城市,又使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而未来,算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你消耗掉的每一个资源,都会被认真地计算过,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所有事情的认知。

——摘编自王坚《城市数字化与城市大脑》

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

——摘编自[清]俞樾

材料二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舛,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

——摘编自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二人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