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中大多数人出身富室,接受过新式教育,活动区域多集中在城市集镇,不了解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严重地脱离农民群众。因此,他们在反清斗争中非但未与农民融为一体,反而在某些问题上走向了对立。例如在对待新式学校的态度上,两者的对立就十分明显。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反抗活动中常把新式学校当作泄愤的对象,发生许多毁学事件,而当时新式学校又恰是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章征科《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材料二
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党员发展到57967人,其中工人成分占党员人数的50.8%,农民占18.7%。据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的统计,1928年6月,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占10.9%,农民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员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并说明此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