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表1
消息内容
出处
今后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加强方针政策领导的原则下,将由各制片厂和创作人员负起艺术创作的责任,以克服过去对艺术创作的过多干涉,使电影创作人员尽量发挥创作的积极性
《电影局采纳各方面意见,决定改进电源部门工作》,1957年1月,新华社文章
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全体人员,今天晚上在北京出席了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欢迎会……(会上)放映了1956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长片和短片一等奖的法国彩色影片
《中法电影工作者欢聚北京,两国儿童演员将合演一部彩色影片》,195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
史实
推论
A
2012—2014年,美国利用丹麦的信息电缆监视法、德等国的高级官员
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
B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美元失去国际贸易结算功能
C
2017年,美国宣布永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逆转
D
201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
世界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二、材料阅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新儒学转向与汉武帝边疆思想体系的构建》
——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
——摘编自刘迪《礼赞大师李平心: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思考》
三、开放性试题
表2 花木兰在美国的传播
作品
创作时间及作者
概况
舞台剧《木兰》
1921年,张彭春(毕业于清华学堂)等编剧
使“花木兰”形象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舞台上,主要呈现了传统的木兰,但该剧在美国并未产生较大影响
独幕剧《中国前进》
1938年,美籍华裔演员蒋希曾(H.T.Tsiang)创作
融入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元素,展现了花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勇敢和奉献精神,“木兰”的艺术形象逐渐为美国社会所接受
小说《女勇士》
1976年,美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创作
花木兰不再是出于忠孝而替父从军,而是为了反抗皇帝与贵族,基于个人的仇恨和荣誉感而选择出征,控诉了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该作品使“木兰故事”迎来了传播的第一次高潮
动画电影《花木兰》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
塑造了独立勇敢的女战士形象,使花木兰的故事再次迎来的传播的高潮,“木兰”的形象也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据邓念利《文化的杂糅与融合》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