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中毕业班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1799

一、单选题

1.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商汤灭夏后遭遇大旱,巫吏卜筮说需要以人做牺牲来求雨;商汤不忍,剪发缚手,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向神灵求雨,不久,天便降下大雨。这一故事可作为史料印证(  )

A.商朝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商汤废除了活人祭祀制度C.战国时期人本思想的传播D.诸子百家对统治者的美化

2.

汉初的统治集团主要由功臣家族和刘姓宗室构成。刘邦晚年削平异姓诸王,将刘姓子孙分封到各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基于此,西汉政府(  )

A.推行察举选官制度B.依靠宦官牵制外戚C.设立中朝架空三公D.北击匈奴开疆拓土

3.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会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帮居民的信仰;外来宗教的传播者,在大多数历史阶段(魏晋至五代个别君主统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政府的 宽容 。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古代中国(  )

A.统治阶级热衷于引入外来宗教B.以和而不同作为外交指导思想C.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传统习俗D.宗教势力不足以挑战世俗皇权

4.

2012年6月,元上都遗址(含古城、防洪渠、墓葬群等)因整体格局清晰、保存较为完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1为无人机拍摄的元上都遗址宫殿区俯视图。据此可知,元上都的兴建(  )

图1

A.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协调B.受到了传统华夏文化的影响C.旨在纾解大都的非首都职能D.有效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国防

5.

清初,政府有意劝导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居民发展多种经营,包括推广蚕桑、植棉、植树、畜牧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赖于(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B.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C.新航路开辟后的白银外流D.手工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6.

近代民歌中往往带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晚清时期有歌谣唱道: 咸丰二年(1852年)造金山(今美国旧金山),担起遥仙万分难;竹篙船,撑过海,离妇别姐去求财;唔(方言:不要)挂房中人女,唔挂二高堂。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清政府对公使的派遣B.中国商人遭受列强的打压C.华工漂洋过海的艰辛D.洋务派选拔留学生的随意

7.

永佃制 是指地主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承认佃农有永久耕种土地的权利。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 永佃制 在长江中下游各省更加普遍地流行起来。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省份(  )

A.土地兼并的加剧B.劳动人口的锐减C.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8.

1912年2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宣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  )

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9.

图2、图3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D.列强不断大对原材料的掠夺

10.

表1所示为1957年年初国内权威媒体发布的部分消息。消息中的举措(  )

表1

消息内容

出处

今后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加强方针政策领导的原则下,将由各制片厂和创作人员负起艺术创作的责任,以克服过去对艺术创作的过多干涉,使电影创作人员尽量发挥创作的积极性

《电影局采纳各方面意见,决定改进电源部门工作》,19571月,新华社文章

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全体人员,今天晚上在北京出席了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欢迎会……会上放映了1956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长片和短片一等奖的法国彩色影片

《中法电影工作者欢聚北京,两国儿童演员将合演一部彩色影片》,195744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

A.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化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与国家文艺方针的要求一致D.导致我国文艺事业遭遇挫折

11.

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A.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B.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C.将印度卷入 希腊化 潮流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

12.

图4、图5、图6分别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所绘制的人像特写。对其共同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表达了人文主义诉求B.全部取材于宗教故事C.注重人体比例科学性D.因印刷术而广泛传播

13.

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B.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D.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14.

在19世纪后半期的拉美,教会作为大土地所有者,始终与提倡改革的自由派相对立。教会几乎支持任何有意维护教会利益和财产的考迪罗。这表明,当时的拉美教会(  )

A.维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B.主导了当地的基层治理C.引发了严重的政教冲突D.阻碍了社会的近代转型

15.

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

A.直接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B.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C.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D.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20122014年,美国利用丹麦的信息电缆监视法、德等国的高级官员

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

B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美元失去国际贸易结算功能

C

2017年,美国宣布永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逆转

D

201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

世界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二、材料阅读

17.

自古以来,边疆、民族治理思想便与社会思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夷夏意识产生以来, 夷夏之辨 便成为主导和决定边疆理念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质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族群之间的现实竞争。春秋时期,孔子把区分夷夏的标准由血统改为礼术,从而使传统观念中不可跨越的夷夏之别具备了松动的可能,使得夷夏之间的互转成为可能。孔子称: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礼记·曲礼》云: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孟子亦称: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
材料二
随着新儒学整合的不断深化,董仲舒的边疆理念表现出强烈的 有为 倾向。董仲舒提出了 王者爱及四夷 的观点: 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 四夷亦属天下、万物的范畴,王者有爱其之权利,亦有爱其之义务。爱及四夷,体现了身为王者主动施爱于四夷的积极心态。至汉武帝之世,华夏族群即将完成最后的整合与重建,爱华夏于内的任务基本完成,爱及四夷成为新的时代使命。董仲舒所强调的 大一统 思想,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是其边疆观念的理论基础,与汉武帝的政治需求有着高度契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新儒学转向与汉武帝边疆思想体系的构建》

(1)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家的边疆思想倾向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政治实质。(4分)
(2)说明董仲舒边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6分)
(3)从魏晋至清中叶任选—个时期,试举一例说明社会思潮对边疆或民族治理的影响。(4分)

18.

茶文化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使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 茶禅一味 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1214年,荣西将自己所著的《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暮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 同仁斋茶室 ,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

——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 中国皇后号 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

——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

(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异同。(8分)
(2)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6分)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27年年初,青年学生李平心受国民革命感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七七事变后,李平心先后编写出版了《抗敌战略论》《民族统一战线论》《战时的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等著作。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下,李平心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俗称 上海抗大 )举办哲学讲座,深受进步青年的欢迎。面对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武装封锁并发动皖南事变的行径,李平心在《民族公论》《上海周报》等刊物上发文予以揭露和抨击。抗战胜利后,李平心参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建工作,并发表文章和公开演说,严厉抨击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一些知识分子,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独裁之间搞折中。李平心发表《论 第三方面 与民主运动》,批评中间路线的幼稚和糊涂,呼吁广大人民为争取一个光明、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摘编自刘迪《礼赞大师李平心: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思考》

(1)概括李平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的贡献,并指出这些贡献体现的时代主题。(6分)
(2)简析李平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花木兰在美国的传播

作品

创作时间及作者

概况

舞台剧《木兰》

1921年,张彭春毕业于清华学堂等编剧

使花木兰形象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舞台上,主要呈现了传统的木兰,但该剧在美国并未产生较大影响

独幕剧《中国前进》

1938年,美籍华裔演员蒋希曾(HTTsiang)创作

融入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元素,展现了花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勇敢和奉献精神,木兰的艺术形象逐渐为美国社会所接受

小说《女勇士》

1976年,美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创作

花木兰不再是出于忠孝而替父从军,而是为了反抗皇帝与贵族,基于个人的仇恨和荣誉感而选择出征,控诉了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该作品使木兰故事迎来了传播的第一次高潮

动画电影《花木兰》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

塑造了独立勇敢的女战士形象,使花木兰的故事再次迎来的传播的高潮,木兰的形象也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据邓念利《文化的杂糅与融合》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