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449

一、选择题

1.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 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 劳动创造幸福,诗中 教稼穑 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B.炎帝C.大禹D.仓颉

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郡县制度的确立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司母戊鼎的铸造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3.

西汉初年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汉武帝时期, 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社会政治清明B.经济恢复发展C.中央集权加强D.农民负担沉重

4.

如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砖画


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


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少数民族的汉化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D.民族交融的加强

5.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6.

如图是清朝康熙帝作的一副对联。该联褒奖与认可了(  )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林则徐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下列历史事件与林则徐直接相关的是(  )

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黄海大战D.三元里人民抗英

8.

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次运动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9.

如图是张自忠的一封书信。该书信写于(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0.

如表是某同学在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时绘制的表格。表格中②应为(  )

时间

会议名称

思想内容

1945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7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1.

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 上下求索家国情 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红船精神B.井冈山精神C.改革先锋精神D.两弹一星 精神

12.

如果要去探访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你应该选择去(  )

A.城头山遗址B.高庙遗址C.彭头山遗址D.玉蟾岩遗址

13.

他强调学习西方,以夷制夷,其 经世致用 思想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是湖南安化人(  )

A.周敦颐B.陶澍C.王船山D.魏源

14.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该诗赞扬了(  )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B.谭嗣同革新图强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D.陈宝箴支持变法

15.

红军长征初期的一次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行动是(  )

A.湘南暴动B.通道转兵C.湘西会战D.长衡会战

16.

湖南某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这所大学是(  )

A.湖南师范大学B.中南大学C.湖南大学D.国防科技大学

17.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了冬奥会的城市。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奥林匹克的故乡是(  )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

18.

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材料中的 革新 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19.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202210242221523486

A.造成了非洲国家的贫穷落后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D.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

20.

如表中历史史事与历史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项目

历史史事

历史结论

A

哥伦布发现美洲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

法国大革命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

21.

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上述观点出自(  )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22.

如图人物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
202210242221523486

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迪生

23.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中 独特的方式 是指(  )

A.暴力革命B.农民起义C.改革创新D.非暴力不合作

24.

如图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完全消除了贫富差距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二、材料题

25.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2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202210242221523486
图3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材料三中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2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事件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A

使中国逐步沦为B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840年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可是, 自强 求富 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主张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请写出材料一表中A.B的内容。
A:
B: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20字以上。

27.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 三农 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


2


3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8.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 大国兴衰 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4分)
探究一 【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 【文献说史——解决美国难题】

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

文献1: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文献2:宣布从1863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
探究三 【导图说史——阐述苏俄(联)兴衰】
(3)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探究四 【以史鉴今——畅谈国家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