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中国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1036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区分晋法家与齐法家:晋法家反对儒家的礼治,而齐法家则吸纳了儒家的礼义思想;齐法家于重农之外,也照顾工商业的生产, 管仲称士、农、工、商为四民,承认工商业者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晋法家对于农业以外的生产,则加以限制,甚至排斥。由此可知(  )

A.齐法家照顾了贵族地主的利益B.齐晋法家思想有本质的分歧C.齐晋法家思想具有浓厚的本土色彩D.齐法家思想比晋法家更具实用性

2.

商鞅变法规定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陌封疆,而赋税平 。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县上计于所属郡国, 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 ,郡国再上计于中央。上述制度的实行(  )

A.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3.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 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4.

480年,孝文帝至廷尉、籍坊的两所监狱,引见诸囚。同年闰七月,又亲自录囚,轻者皆免之。496年,下诏说: 法为治要,民命尤重。在京之囚,悉命条奏,朕将亲案,以时议决。 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

A.旨在巩固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B.弘扬了中原先进的法治文明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D.利于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5.

8世纪中叶之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接过中原石窟接力棒的是四川,四川石窟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广元千佛岩、皇泽寺、巴中南窟、北窟等诸多精品。造成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政局不稳C.政治重心逐渐东移D.佛教教义的世俗化

6.

北宋时,参知政事薛居正奉命监修《五代史》时指出,梁末帝未能识别奸伪,缺少能臣善吏辅佐,是导致国家灭亡的重大因素。范祖禹在编修《唐鉴》时,深刻评论唐代三百年间的治乱兴衰,在当时和后代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这表明,北宋史家(  )

A.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编修当朝史B.受社会政局影响调整史学思想C.以理学思想指导官方史书的编写D.具有以史为鉴、以史资治的修史观

7.

清廷皇帝为了解或处理地方某一重大事件,常常派出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均由皇帝特遣,行前和回朝后,都得面见皇帝请训或接受垂询,其内容除所办本身差务外,还常包括其他民情政务。在外地办事过程中,也得时时奏请。上述做法(  )

A.有利于制定合理决策B.是维护吏治清明的主要举措C.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D.有助于平衡满汉地主的矛盾

8.

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大英帝国等11国同时宣战。当月,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议定条约,其内容包括: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坤一、两湖督宪张之洞切实保护。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的标志B.使清政府无力控制地方财政C.表明清政府内部存在政见分歧D.助推了义和团运动发展壮大

9.

1895至1898年,有资本额一万元以上可查的80家国内企业中,商办资本占资本总额的70%,官办与官督商办资本仅占30%,而在1894年之前这二者比例正好相反。1895年到1913年,新投资一万元以上的国内工厂有463家,为1894年的数倍。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B.实业救国风潮得到激发C.洋务派自强新政成效较显著D.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10.

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继承案件审理便遵循一个基本规则,即 以宗祧继承为主,以诸子均分原则为辅 。民国初年法律遵循的是新式 私有财产神圣 的精神,将继承人看作为 有继承权的人 ,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继承的权利。这种变化(  )

A.表明宗族的社会影响力弱化B.反映出司法领域向近代化迈进C.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观念D.增强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11.

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思想,强调 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该决议反映出(  )

A.土地革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纠正C.中共加强对红军的政治性建设D.中共认真反思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12.

据统计,从1938年6月至1941年5月,八路军在华北同日军作战1.5万余次,新四军在华中作战近5000次。到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1938年的18万余人,激增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上述事实突出表明,敌后战场(  )

A.逐渐承担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B.已经摆脱日军的全面封锁C.已经具备进行大反攻的实力D.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

13.

图1为廖冰兄于1945年10月在重庆创作的漫画《舌卷江南》。漫画显示一肚皮圆滚的家伙,兜里成卷的钞票犹如翅膀一样使他飞在空中,江南财富卷入其口中。地面光秃,百姓穷苦哀嚎。该漫画反映了(  )

图1

A.日军对占领区进行经济掠夺B.美国对华的资本输出加剧C.官僚资本控制财政以扩军备战D.国民党腐败统治招致人民不满

14.

1954年,尼赫鲁访问中国后发表谈话说: 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 1956年,周恩来说: 几年来的情况起了变化,所以我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 这反映出(  )

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周边国家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成就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D.中国积极践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15.

在中共八大会议上,陈云提出:今后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陈云的上述主张(  )

A.总结了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作经验B.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有借鉴作用C.提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D.有助于我国成功克服经济困难局面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计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名 免役钱 。若官户、女户、寺观、单丁、未成丁者,亦等第输钱,名 助役钱 。凡输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又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阙,谓之 免役宽剩钱 。用其钱募人代役。既试用其法于开封府,遂推行于诸路。既而东明县民数百,纷然诣开封府诉。帝知之,以诘安石。
司马光言: 上等户自来更互充役,有时休息,今使岁出钱,是常无休息之期。下等户及单丁、女户,从来无役,今尽使之出钱,而鳏寡孤独之人俱不免役。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谷帛者,民可耕桑而得。至于钱者,县官之所铸,民之所不得私为也。今有司立法,惟钱是求,岁丰则民贱粜其谷,岁凶则伐桑枣、杀牛、卖田,得钱以输,民何以为生乎。此法卒行,富室差得自宽,贫者困穷日甚矣。

——摘自(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北宋推行的法令特点及目的。(7分)
(2)概括材料中司马光的观点,并结合有关知识对其观点进行评析。(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1中为四组与民主观念和道路相关的历史人物与概念。

表1

风向标人物

同道者

核心概念

支撑性词汇

王韬

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

君民关系

君主之国、民主之国、君民共主之国、议会

梁启超

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

民权

民权与民智、民族国家、自由、权利与义务、宪政

孙中山

邹容、宋教仁、胡汉民、陈天华、朱执信等

民权共和

革命、民主、共和、五权宪法、国民大会、直接民主

李大钊

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

庶民主义

大众民主、劳工神圣、翻身解放

——摘编自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有关知识,运用表1中两组及以上信息,围绕 民主观念和道路 拟定论题,并进行阐释。(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表2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信息表

1929年,召开全国中医药界教材编写会议。在讨论中医药学校教材编写的同时,审定通过五年全日制中医学校中医药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课时安排等。

学校教育是民国时期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也有部分名医是靠师徒相传成才的。学校的部分教员白天教学,晚上教授拜入门下的学生。

中医界人士意识到西医的一些优势,积极探索用西医的长处来改革中医。

1931年,创办上海中医学院。共开设医经、内经等17门中医课程,西医课程有3门,分别是生理、解剖和传染病。

19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江苏无锡开办中医针灸研究社,设实习课,为学生安排临床实践的地方,课程时长五个月。

——摘编自许霞《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中医科学化 的政策。1950年初,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到1953年,全国达到27所中医进修学校,学员3760人。1965年,全国中医学院(高等院校)已达22所,编写、审定、出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18种。1982年,卫生部召开会议,强调中医院要坚持以中医的理论指导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高等中医教育要充分按照中医药学的特点办学。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上海等中医学院校举办七年制本科和双学士学位。1997年,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

——摘编自李青凌《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中医人才培养方面获得的发展。(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前全国兼营 四坊 五匠 的,约有1000多万人。从1954年开始,农村专业手工业者或兼营手工业的农民都被整合进农业合作社,他们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成为社队企业的最早来源。当年毛泽东提出大办工业 几个并举 的方针,其中就包括农村工业化。1959年高峰时,全国农村办起工业企业70万个,总产值7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人民日报也积极宣传兴办社队企业的优势。1959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呼吁, 目前人民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等,还不很多,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农村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王铁成《社队企业兴起与乡村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83年2月初,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听到苏州已有不少社、队人均收入超过了800美元,他深受鼓舞。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 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 。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队企业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作用。(6分)
(3)由材料中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