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3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4 浏览数:521

一、单选题

1.

《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  )

A.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B.为宗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D.适应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

2.

春秋战国时期, 已经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成为 四民 之首,其成员既有没落的贵族子弟,也有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平民甚至奴隶。其中的佼佼者如子产、李悝等在当时大放异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

政治人物

辅佐的诸侯国

主张或举措

子产

郑国

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

魏国

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

楚国

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捐不急之官

商鞅

秦国

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促成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B.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C.土地所有权由公有变为私有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3.

(2022·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一次联考·4)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 ,宣扬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 无为 ,生活作风上要任其 自然 ,社会风气中崇尚 清谈 。这种思潮的出现(  )

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和动荡不安C.是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的结果D.是传统文化多维度融合的产物

4.

大诗人杜甫不仅有 诗圣 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 史诗 。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B.杜诗情感色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5.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 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 多数武将照做。后来宋真宗说: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自有马多如簇。 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6.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仍规定 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 。嘉靖(1522~1566年)以后,各种铜钱都同白银发生联系,规定比价。在有些地方,白银是唯一的货币,铜钱几乎被废弃。当时,白银地位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

A.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B.政府海禁政策的放松C.市场白银数量的增多D.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7.

清初,八旗中的两黄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由诸王、贝勒直接统辖,称为下五旗。雍正时,下诏将下五旗首领固山额真(意为旗主)之名改为固山昂邦(意为旗的大臣)。此举(  )

A.加大了下五旗离心倾向B.破坏八旗兵民合一机制C.减少了君主集权的障碍D.降低了下五旗工作效率

8.

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9.

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 变事 变法 旧邦新造 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 三国归晋 ;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 万流归宗 。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B.彻底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D.调和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矛盾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上海日常积压的货物约三万吨;杭州的出口货物如生丝、茶叶、羊毛、杂粮等农副产品被迫停止交易;汉口市场的牛皮、芝麻、油类、布匹等商品 皆因出口稀少,顿减其值 。这表明(  )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传统家庭手工业濒临破产C.近代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D.战争阻断中西方贸易交通

11.

1938年,陕甘宁边区要求 一切课程内容都应与抗战联系,不适应战时需要的课程,应取消或减少 ,并要求加强军事体育学习与训练, 中等以上的学校应实行军事教育,小学应实行半军事化的组织 。这些要求(  )

A.体现了边区教育的时代特色B.说明苏联的教育思想影响力巨大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D.表明边区建立起完备的教育体系

12.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

A.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B.坚持人民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自己C.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

13.

下图所示为画家朱鸣冈于1954年创作的水彩宣传画,图片中为一位拖拉机手与老农的对话: 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 该作(  )

A.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B.加入人民公社的喜悦C.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憧憬D.支援工业建设的愿望

14.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 ,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 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私营经济的发展受限B.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C.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6.

下图所示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法定假日天数

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l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1

端午节

1

中秋节

1

A.实行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走上正轨B.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节假日政策的不断调整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17.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18.

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诸多让后人觉得 黑暗 蒙昧 的地方,但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 黑暗 蒙昧 这些关键词。其黑暗中也有自己的 光亮点 ,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 觉醒 ,以下选项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古后期王权强化,推动民族国家形成B.自治城市的兴起加剧了欧洲的分裂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民主制度建立D.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

19.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随着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20.

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因素。当时,资本主义差不多在欧洲萌芽,人们急需扩大市场。而新航路的开辟尤其是美洲大陆的发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大愿望。……使得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句中省略处最准确的表达是(  )

A.东方的原料+美洲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B.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
C.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西欧的劳动力+非洲的贸易指挥D.西欧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美洲的贸易指挥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自《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二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26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在《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道: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广东省委农民部、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等,实际均受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1924年8月成立)的指挥。 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把名誉送给国民党,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不居。 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材料二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 没收一切土地 的规定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 集中攻击目标地主 ,并提出 抽多补少 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和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开展广东农民运动和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 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砣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 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 经济 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 实学 职业 的斧头。其题词为: 打器在她旁边,一味地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吗?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 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 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被打死9名士兵,档案中留下了他们个人情况的资料:

士兵

年龄

身份

家庭情况

中营守兵林喜成

年三十五岁

鸟枪手

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守兵吴灿生

年二十五岁

鸟枪手

妻傅氏,男顺意

左营战兵吴观赏

年四十三岁

鸟枪手

妻孙氏

左营守兵王大猷

年二十九岁

鸟枪手

母吴氏

右营战兵邱明禧

年三十九岁

弓箭手

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

年五十九岁

鸟枪手

母余氏,妻黄氏,男光灿

前营战兵胡满才

年四十七岁

鸟枪手

男印蓝

后营战兵周瑞安

年二十二岁

鸟枪手

继父厂,母徐氏,弟举

后营战兵吴振胜

年二十四岁

藤牌手

父俊,母林氏,兄词,弟贤

材料二
清军绿营、驻防八旗的士兵,分马兵、战兵、守兵三种,每月领取粮饷,其标准分别为0.3石、2两,0.3石、1.5两,0.3石、1两。
材料三
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称: 窃思人生日用饮食所需,在富侈者,固不能定其准数,若以食贫之人,当中熟之岁,大约每人有钱四五分,即可过一日,若一日有银一钱,则诸凡宽裕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清代历史档案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