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一中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1—26课)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700

一、单选题

1.

下图所示为良渚文化遗址示意图。良渚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水坝等大规模水利设施,内城中部有大型殿堂式建筑。古城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级别最高的墓地随葬有600多件玉器。该遗址可以反映出(  )
①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 ②早期国家形态的萌芽
③血缘纽带的逐渐松弛 ④生产力水平发展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

春秋以前,天子以下,上至公卿,下到平民,皆有参与谏议的权利。战国时期,谏官日益专职化,出现了 司过 这样职司渐趋完备、人数较为固定的专职谏官。《史记·赵世家》中记载: 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政治秩序逐渐转型B.专制集权不断加深C.谏议制度发展成熟D.等级尊卑日益确立

3.

有研究表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B.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C.各地文化传统存在差异D.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

4.

南北朝 《颜氏家训勉学》篇述,当时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宋齐时吴郡人顾欢,家贫无力就学,见 乡中有学舍,于舍壁后倚听……八岁,诵《孝经》《诗》《论》”。这些可以解读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儒学地位并未受到冲击B.儒学影响力依然巨大C.教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D.局势动荡阶层差距大

5.

《唐律》规定: 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 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 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6.

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遣神武右军屯驻婺州。但临安 至婺州不通水路 ,难以调拨铜钱。于是宋廷诏令户部 印押见钱关子,降付婺州,召人入中,执关子赴杭、越榷货务请钱 东南会子法盖张本于此 。据此可知,见钱关子(  )

A.是宋代纸币的源头B.是官方信用的兑换凭证C.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D.加重了商人的经济负担

7.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认为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他发现古人的脏腑理论以及绘制的解剖图常常自相矛盾,为此亲至义家、刑场,解剖观察尸体脏器,笃定了 先人典籍有误 。后著成《医林改错》,书中附有25幅人体脏腑图,均为其亲眼观察后所绘。这折射出(  )

A.传统医学的近代化趋向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C.经世致用社会治学氛围D.传统医学记载失去价值

8.

1848年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初刻时,士林间反应冷淡,因书对英国多有正面述评,被时人认作 颇张大英夷 。19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才逐渐扩大,成为国人直面世界的启蒙书。这反映出(  )

A.时人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列强侵略激起民众抵制C.当时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D.国人思想解放逐渐深入

9.

1862年,清军在浙江绍兴发起军事进攻,火药告罄。宁绍台道史致鄂派人赴上海向李鸿章商借硝石,而后者 亦以剿贼药尽……正在踌躇,无可应付 ,左宗棠遂设局制造土硝,以资救急。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清政权内部在走向分裂B.清廷奋力反抗外来侵略C.开展洋务运动的必要性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10.

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法规,据此分析,下列法规(  )

1898年颁行的《矿务铁路公共章程》 规定:办矿和筑路准许洋商入股。

1902年颁行的《筹办矿务章程》规定:“华商凡开矿需购外洋机器材料,只须交纳一次性5%的海关子口税,内地厘金概不征收;准许洋商独资办矿。

1904年颁行的《筹办矿务章程》规定:集股开矿,总宜以华股占多为主洋商如愿附设,即为甘认此项各款章程,一律遵守勿越

A.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B.有效限制了外国企业发展C.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D.意在缓解清政府统治危机

11.

1913年,中华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时,梁启超等人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各省民政长官都通电表示支持,但是该议案遭到国民党代表的反对。经过讨论,最后以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的条文通过。这说明(  )

A.社会发展进步艰难B.立宪与共和的争论激烈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D.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12.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曾言 批判时政,非其旨也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 创刊后,其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并用大量篇幅报道中国劳工现状。这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  )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深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C.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学习D.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3.

1925年,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广东成立。到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8个省区,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高潮。据此可知(  )

A.农民已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力B.中共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C.革命形势推动农民运动发展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14.

对下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1814—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1936年币值:亿元)

年份

农业/

工矿交通业/

服务业/

国民收入总计

年平均增长率/

1887

6952

1008

2067

14364

-064

1914

6822

1328

1850

18764

1

1936

6451

1553

1997

25798

145

——资料来源: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②近代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③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 ④工业化需要国家政权的推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5.

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还多次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上述举措(  )

A.消除了国际对中共的偏见B.旨在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C.利于突破国民党军事封锁D.利于扩大中共国际话语权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煤炭亦称 石炭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煤精刻制装饰品。战国时期,煤炭已作为燃料使用。研究表明,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为1∶1.66。宋元期间,煤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北宋在各地矿山广设煤炭税收机关石炭务及专门 受纳出卖 煤炭的石炭场。 石炭自……河北、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 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 (燃) 薪者 。近年来,还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元瓷窑遗址。但薪煤兼用仍是东京燃料的基本构成。熙宗七年 (1074年), 勘会在京窑务,所有柴数,仍与石炭兼用。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 开采煤铁,以济军需 ,获得清廷允许。截止1894年,全国产生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尤其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共新建煤矿 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至30年代初,华北四省煤炭工人达到,10余万人,超过全国一半以上。1914年,福公司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 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最初接管的200多处小型煤矿为基础发展煤炭工业,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平均单产仅为15万吨左右。从1950年到1957年,新中国重点推进了,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的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和领导机构,为后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奠定了基础。到1957年末,煤炭工业共完成基建投资,35亿元,产能达到1亿吨。

——摘编自人民网《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的发展进行简要评价。(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煤炭业发展的意义。(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城址图

古代北京发展概况 (部分)

时期

名称

概况

辽代

南京

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

金代

中都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时人记载中都宫阙壮丽 工巧无遗力。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位置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

元代

大都

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

明清

北京

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其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1932年,邓子恢出任中央财政部长,他把统一财政当作 当头的重要工作 ,指出: 只有把一切财政开支统一起来,……由中央作有计划的支配,才能把不必要的用款通通节省下去,拿去供给红军。 9月,财政部颁布训令: 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颁布之财政条例,坚决执行。 他还要求各级财政部 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 。到1933年9月,据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各种合作社共有1423个。

——摘编自苏俊才《中央苏区财经建设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1947年1月,党中央采纳了晋察冀中央局的建议,决定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3月,会议正式开始。最后通过了《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报告》。报告强调: 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4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华北各个解放区财政经济。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

——摘编自薛暮桥《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央苏区和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调整的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