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584

一、单选题

1.

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西省新干县 大洋洲商墓 发掘出一件文物 双面人形青铜神器 。这个青铜面具有着显著区别于河南殷墟文物的独特风格,但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神似。据此可知(  )

图1

A.南方同属中华文明母体B.巴蜀文化传播广泛C.商文化对南方影响较小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2.

春秋时期的历史名人大多既掌管民政,又带兵打仗,而到了战国时期,诸国的文官和武官大多做了区分,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知识的专业区分增强B.贵族势力逐渐衰落C.皇帝的权力逐渐扩大D.文官政治逐渐成熟

3.

图2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2

A.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推广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变冷D.西汉积极开拓疆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  )

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C.受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

5.

唐朝时,社会上流行专门讲人际交往间必备礼仪的书籍,甚至还有人将书信往来时常用的敬语、格式编成了模板。据此可知,唐朝(  )

A.市民阶层壮大B.阶层流动增强C.门阀贵族消亡D.社会崇尚虚荣

6.

北宋时,南方普遍抵制面食,有的医书甚至说小麦里有火毒,只有西北经过霜雪的小麦才能吃。而南宋时,临安一带面馆林立,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也随处可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南北经贸联系加强B.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政治变局带动风俗变化

7.

图3为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图中唐玄奘的徒弟 猴行者 带着东坡巾,是一个儒生打扮。同时代的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唐僧的大徒弟 猴行者 也是个忠诚的 白衣秀士 。但明代成书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却变成了蔑视皇权,大闹天宫的妖王。这反映了(  )

图3

A.商品经济逐步发展B.社会矛盾更加尖锐C.正统思想发生变化D.宗教观念影响文学

8.

有学者撰文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高涨C.规划了社会发展蓝图D.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使命

9.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均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B.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D.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0.

学者王建朗提出,中国近代由 宫廷政治 议会政治 的转向未能成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动荡后,人们转而寻求更具效率的政治体制。于是,中国开始转向与西方迥然不同的 政党政治 。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

A.政党政治 发端于中国同盟会成立B.议会政治 失败源于戊戌变法失败C.以 政党政治 为正确革命道路D.历史进程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11.

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这一举措意在(  )

A.深化土地改革的成果B.推动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C.扩大农民经营自主权D.探索集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12.

1962年到1965年之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中国从日本、奥地利、西德等国引入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中国与欧、日关系正常化C.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13.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材料表明(  )

A.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证券交易推动中国对外开放

14.

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史称 贝希斯墩铭文 。这表明(  )

A.帝国文化呈多元格局B.扩张促进了文明发展C.文化呈现出竞争态势D.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

15.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3)1595年后,荷兰民间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1602年,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获准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这说明荷兰(  )

A.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B.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C.政府在殖民活动中起重要作用D.资本的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16.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地区发生的部分革命斗争简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时间

发生国家/地区

革命斗争名称

18811882

埃及

阿拉比领导的反英起义

18811898

苏丹

马赫迪领导的反抗英埃统治的斗争

18981902

菲律宾

摩洛反美起义

18991900

中国

义和团运动

A.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B.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非地区侵略C.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欧美国家矛盾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当主流的知识和思想逐渐失去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诊断和疗救能力,也失去了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解释和批判能力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它一方面被提升为笼罩一切、不容置疑的思想,一方面逐渐沦落为一种无须思考、失去思想的记诵知识,它只是凭借着政治权力和世俗利益,维持着它对知识阶层的吸引力。可是,与此相对照的是,过去作为边缘的佛教、道教,却成为那个时代最活跃、最富于生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过去并不占主流的外来生活方式,也渐渐成为那个时代最新鲜、最风行的时尚。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明清换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天崩地坼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学人不断总结明亡的教训,探索天下治乱的根源。他们一反晚明浮夸空谈的学风,强调 实践 实行 实功 实事 ,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祛空谈而求征实,把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各个领域,举凡天文、地理、经史、典制、吏治、河漕、兵工、民俗乃至文字、音韵无不精研深究。

——李治亭《清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末清初新思潮萌发的背景。(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设想一个12世纪的自治市民出现在1789年的法国,有人给他一本那种震撼人心的小册子阅读,譬如说,他读到 第三等级就是除去了贵族和教士的法兰西国家 ,他会懂吗?不会的,他不懂法兰西国家是什么意思,他的时代没有这一事实。假如他清楚理解这句话是把统治权归属于第三等级,那么他一定会觉得这是疯话。如果他去到当时法国的一个自治市,他会感到另一种惊讶。他进入城内,见不到堡垒,见不到掩护墙,也见不到民兵,一切都向初来者暴露无遗。他向市民问起行政长官、市长等,他听到的回答是,这些官员都不是由市民提名产生的,城市的事务都不由城市内部决定而由国王派来的人一个行政长官决定。他会见到第三等级自诩如此辉煌和重要,使他目瞪口呆;而现在他又发现市民们在自己的家园中竟然处于被奴役、软弱、无足轻重的地位,他会感到惊愕。

——【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的领袖们为了从欧洲旧政权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他们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法国革命时期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标准法语,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法国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甚至由于拿破仑的对外侵略战争,被侵略者借助法国革命的成果作出反应。法国革命者在宪法中强调财产权 神圣不可侵犯 ,宣布了个人的自由权。但公民自由权并不能使劳动者免受由失业、疾病、伤残和老龄引起的贫困和不安全,因此公民迫切要求实行社会改革,要求承认社会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的法国相比12世纪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
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又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材料中所述观点(一点或整体),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

统计时间

粮食亩产量市斤

人均农业收入市斤

战国晚期约公元前240

216

914

西汉末约公元元年

264

993

唐初约公元700)

334

1256

宋初约公元1000

309

1159

明中叶约公元1500

454

1118

清中叶约公元1800

460

628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根据材料,阐述从战国到清中叶人均农业收入发展变化趋势。(4分)
(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相比前代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