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后2单元+纲要下前7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863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因此提出了 非乐 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2.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实行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丝绸之路的开辟

3.

任土作贡 (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瓦解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C.表明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4.

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 官户 ,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 官户 身份。这一现象(  )

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5.

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

○顺治三年(1646:王道之始

○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

○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

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䜣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 洋务 。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建立近代外交B.应对内外压力C.适应列强需要D.推行洋务运动

7.

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  )

A.受到 实业救国 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8.

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9.

抗战胜利后,中共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从减租减息到 耕者有其田 ,从 耕者有其田 到试办土地公债,从试办土地公债到平均分配土地。这些政策的调整(  )

A.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B.为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C.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D.导致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0.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

地区

建交国

亚洲

老挝

非洲

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

古巴

欧洲

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11.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鼻祖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D.埃及文化与希腊文化具有同源性

12.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 大一统 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契约理念的萌发B.世俗权力的加强C.民族情感 的缺乏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13.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中指出,私有财产和奢侈是政治不平等的根源,同时展示了人在 自然状态 中快乐的生活。主张开明专制、要求人人享有 自然权利 的伏尔泰读了此文后讽刺道, 读尊著,令人渴望四脚爬行 。这客观上反映出两人(  )

A.阶级立场不同B.均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C.对专制的态度不同D.都赞同通过暴力方式进行革命

14.

19世纪后期,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到一战前,英国投资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1865年~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这一状况(  )

A.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B.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C.削弱了美德等竞争对手D.制约了英国的技术更新

15.

表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

397

582

1949

145

765

195016

41

268

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信息。
请指出上图中三个市场集中分布的区域并分析说明理由。

三、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 公余之暇,手不释卷 。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 治乱之源 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 义取简明。不主褒贬 凡有立论,皆有凭据 。他搜集当时的奏语、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等,被后人誉为 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圮事〉》等

(1)根据材料一,请你从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夏燮对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学的主要贡献。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两幅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以 中国农村的巨大进步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五、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

单元

单元标题

课标题

3单元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

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4单元

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5单元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1)请根据单元、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第4单元添加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编著1914年以来的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录,指出你的单元标题并阐明理由。(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