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805年
财政部设立了常务次官
1833年
两官分途体制发轫,报刊不断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
1853年
提出摒弃“恩赐”主义
1854年
实行考试任用制度
1870年
进一步确定和完善考试录用文官制度
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时段
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
40—50年代
◎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60—90年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一个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造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三、开放性试题
文件
内容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
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北宋安济坊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