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30+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3 浏览数:501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某制度是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下列最能体现该制度的是(  )

A.邦内甸服,邦外侯服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事无小大,皆决于上D.嫡庶有别,毋易庶子

2.

时人评价秦始皇: 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上办事……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 这表明(  )

A.帝王个人才能决定历史发展走向B.秦朝缺乏系统而完备的官僚体系C.皇帝权力至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D.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导致秦朝短命

3.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

A.战国后期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朝时期

4.

宋代的 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起初是一种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司机构,设置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下列机构职能演变与其相同的有(  )
①郡 ②州 ③道 ④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

它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它的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它是(  )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6.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13世纪颁布),上述材料说明(  )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英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C.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予以限制D.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7.

19世纪末,法国共和派执政期间,曾先后发生了布朗热运动、巴拿马运河公司受贿案等引起各派政治势力斗争及大批群众参与的事件,但这些都没有造成政变的发生和政体的变动。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民主共和具有一定社会基础B.共和政体维护广大民众利益C.各政治派别的分歧逐渐消弭D.社会各阶层间差别日益缩小

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于美国各地,50个州一度全部进入 重大灾难状态 。面对民众要求国家整合所有公共卫生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的呼声,各州政府仍是各自为政,这让 合众国 被戏称为 散装美国 。造成这种状态的制度原因是(  )

A.三权分立的异化B.利益集团的掣肘C.联邦与地方分权D.两党制的局限性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里程碑。从其内容看,它借鉴了哪些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  )
①英国责任内阁 ②德国君主核心
③美国三权分立 ④法国议会共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位于如图中的(  )

A.AB.BC.CD.D

11.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 政治花瓶 ,并说: 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 大合唱 主要指的是(  )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给这三幅图片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13.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制、什伍连坐C.拆分家庭、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土地私有

14.

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 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

15.

政治制度随国家治理需要不断调整。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或政治现象,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②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16.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 一等 卓异 的评价。这一做法(  )

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体现了人治的色彩C.凸显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御史监察系统(即监察制度)和谏官言谏系统(即谏议制度),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成为继承官僚体系的重要机制,下列属于宋朝监察制度的内容和特征的是(  )

A.刺史巡视制度B.台谏合一制度C.考满考察制度D.都察院和六科

18.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出自四书五经C.科举取士推动了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D.科举取士是明清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19.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对此说法合理的是(  )

A.恩赐官爵制 是其产生的根源B.该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政治纷争
C.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产生的重要诱因D.《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20.

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 此规定应出自(  )

A.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B.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C.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D.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

21.

在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规定 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形式得到确认。这一时期是(  )

A.北洋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后,国家公务员局第一时间在官网公布了有关数据:137.9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108万余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标志是(  )

A.制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B.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D.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23.

这是某高二同学对《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整理的课堂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科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党管干部B.①察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军管干部
C.①科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党管干部D.①察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军管干部

24.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 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这是在(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5.

《大明律》主张: 威人以法,不如感人以心,讲信义,励廉耻,才是导民之根本。 对于死罪, 必当分别 ,为此,在具体操作上,实行 有罪减等 。凡杂犯死罪者,免死,终身役劳, 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过,复为善人 。这体现出明代法律(  )

A.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B.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C.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D.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26.

成文法的出现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古代成文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共和国晚期的《十二铜表法》B.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始于战国时期的子产铸刑书
C.古希腊克里特岛早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出现成文法D.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用象形文字刻画于黑色石柱

27.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  )

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

28.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下列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
④2004年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宪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八大C.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九大

30.

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理论。以下最能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凝聚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是(  )

A.两弹一星 精神B.五讲四美三热爱 C.四有 公民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材料阅读

31.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们,所有陆上和海上的外敌都被我们震慑了,但是国内存在着敌人。他们中的第一类人欠下巨额债务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房屋、金钱、奴隶,企图靠拥护喀提林来发布取消债务的新法令。他们中的第二类人认为能在动乱中取得那些在和平时期无法得到的官职——难道在公民的血泊中他们能成为执政官或独裁官甚或是国王吗?既然喀提林把这样一批邪恶的人纠合在身边,那么,公民们,把你们的军队摆出来,去对抗喀提林这支臭名昭著的军队吧!

——根据西塞罗公元前63年10月30日在公民大会上的演说整理(注:公元前63年,执政官西塞罗发表了旨在挫败政敌喀提林叛乱的四次著名演说,这是第二次演说)

材料二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 三三制 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根据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1)材料一中西塞罗的演说反映了罗马共和国当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在挫败喀提林阴谋的过程中,公民大会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3)材料三中演讲的主旨思想来自毛泽东的哪一篇文章?请阐述这次会议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地位及相关史实。

32.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 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④⑤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 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之后又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摘编自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近代法国的民法典将罗马法作为基础编纂范式,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民法典。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封建领主制经济正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私有制的发展,亟需一部民法典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供保护。……几任革命政府为铲除旧体制,都以制定统一民法典为政治追求。法学家康巴塞雷斯三次临危受命,提出民法典草案,均在议会审议中宣告流产。直至1799年,在拿破仑的支持下,执业律师雅克米诺发布了民法典草案,成为正式立法的先声。此后,由马尔维尔等法学精英组成 四人委员会 ,经过四年的起草工作,终于完成了民法典的编纂。

——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儒学入法的原因,并指出《唐律疏议》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