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5+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9 浏览数:692

一、单选题

1.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常常出现 内重外轻、强干弱枝 内轻外重、干弱枝强 的现象。以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或机构设置中,不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是(  )

A.周初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东汉晚期州刺史D.唐朝晚期节度使

2.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郡县论》中说: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顾炎武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废除是一个渐进过程B.分封制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C.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形成

3.

西汉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尚书省的开始。东汉尚书台(省)长官品位低微,但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曹魏、两晋尚书省转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隋朝三省同时运作,但尚书令称政本之地;唐朝尚书省只负责执行。尚书省职能的变化说明(  )
①专制政体下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皇权对职能机构调整的随意性
③专制政体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 ④集权导致地方自主性不断削弱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

下图为西汉某段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选官律令儒家化的趋势B.儒学影响力在不断加强C.儒学已成社会主流意识D.察举制已经取代世官制

5.

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相较于唐代而言,宋代选官制度(  )

A.政治人才选拔更有效B.流程运作程序更科学C.在公平性方面更完善D.官员考核标准更严密

6.

明朝监察官员形式上受制于都察院,但在实际监察时并不受到其他任何部门制约。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用再经由吏部进行任免事由。要求官员刚正不阿,学富五车,对各项法令熟记于心;若违反相关规定,处以常人的三倍刑罚。上述规定表明明朝(  )
①监察机构受到皇权的制约 ②监察以服务于皇权为核心
③对监察官人品学识要求高 ④监察官的职业危险系数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 改土归流
C.元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D.西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

8.

北宋在广州专住外国商人的 蕃坊 ,设由外商担任的蕃长。在处理公务时,蕃长必须穿上中国官服,驻华外商必须遵守宋朝法律,犯法者由广州官府审理审判。这种举措(  )

A.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B.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C.限制了外商在华的活动D.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

9.

有学者认为, 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 在该学者看来,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的朝贡制度(  )

A.以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B.是推行平等外交的体现C.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D.是羁縻政策的外交延续

10.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 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 此演说旨在(  )

A.防止袁世凯的复辟B.维护共和制的稳定C.尝试建立政党政治D.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11.

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 延安道路 亦将延伸为 中国道路 这里的 延安道路 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国共合作的抗战道路C.三三制 民主道路D.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

12.

图1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印信 中华民国之玺 ;图2为新中国成立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两幅图片所示政府的根本不同在于(  )

A.政权名称B.政府权力C.权力主体D.政权性质

13.

1951—1957年间,新中国在参加的国际展览活动中,天安门、毛泽东画像和国旗等经常出现,在展览设计上将重工业展品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在展览期间还放映了多部精彩的中国电影,虽然语言文字不通,但观众的情绪仍随着剧情而变化。从外交层面看,中国这些参展活动(  )

A.体现了新中国多层次的外交布局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C.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识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思想

14.

1954年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但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

A.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C.出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D.依据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

15.

1971年10月25日,在拥有128个成员国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有76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其中非洲有26票赞成,欧洲有23票赞成,亚洲有19票赞成,美洲有8票赞成。投票数据表明新中国(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B.已成为有领导力的世界大国C.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D.重点发展与亚非拉美的关系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劳动模范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如 九天揽星人 孙泽洲式的科技型劳模; 深海钳工第一人 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劳模; 贫困群众的亲闺女 刘双燕式的服务型劳模。以下是我国不同时代的 劳模精神 ,与上述劳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是(  )

A.开拓创新、人民至上B.无私奉献、集体至上C.创先争优、实干至上D.艰苦奋斗、爱国至上

17.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些规定表明《民法典》(  )

A.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B.重在保护我国广大公民的私权利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件

18.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这些内容(  )
①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意识 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的体现
③有利于实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④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自2013年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已同149个国家签署了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协议。2021年前10个月,我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5.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9%;进口4.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由此可知, 一带一路 体现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A.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B.主场外交、多边主义C.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D.普惠均衡、合作共赢

20.

公元前461年,雅典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贵族的参政权力由此被剥夺 ②雅典具备近代三权分立雏形
③法案由公民大会制定并通过 ④雅典推行的是城邦民主政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

有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 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奴隶在古罗马不受法律保护 ②罗马法的理论与现实相矛盾
③西方法律制度源自于罗马法 ④人人平等是自然法重要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  )

A.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B.君权与教权的分权制衡C.封君与封臣间互不隶属D.国王与教会的矛盾尖锐

23.

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判例法是成文法,它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但是在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制法律,而且还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英美法系的这种特点(  )
①使公民的活动具有可预测性 ②意味法官可以创制新的罪名 
③程序上违背了民主主义原则 ④有利于强化立法机关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年—1990年在任),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 专业性 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对文官 专业性 考核主要原因是(  )

A.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需要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

25.

史料辨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坊间有说法认为,神农著《本草》、黄帝著《素问》、夏禹著《山海经》,但这些书的作者是传说中的人物,且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不可能留下文字记录,故是伪书。另外,如果某一本史书在体裁、风格、词汇等方面与那个时代不符,此书大体是伪书。上述辨别史书真伪的依据是(  )

A.借助考古史料来确定其真伪B.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辨别C.内容与作者所处时代吻合度D.作者和时代特征来判断该书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变法领域

主要内容

政治

鼓励大小官员和普通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经济

中央设立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鼓励和保护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军,改用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文教

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图册》改编

材料二

1978——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1978

2017

GDP(万亿元

037

827

货物进出口总额万亿美元

002

4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

25974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

639

293

农村贫困人口亿人

77

03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说明 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爱国思想体现 的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历代变法和改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4分)

27.

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20世纪,其范围和作用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格劳秀斯认为)……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思之窗

材料二
(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1)写出格劳秀斯所著的奠定国际法基础的书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格劳秀斯的观点。(5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态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5分)

28.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中,既重视法律的防范惩处之效,也关注教化的教育引导之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汉书·元帝纪》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简《二年律令告律》载,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 ,则 勿听而其告者市
西晋《泰始律》载,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
唐朝《名例律》中具体罗列了种种不孝行为: 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据相关资料整编

(1)根据材料概括汉至唐法律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 唐以后的历代王朝大多以唐律为蓝本创制法律 的观点。(7分)
(2)明太祖朱元璋曾说: 君之养民者,五教五刑焉。……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无有敢犯者。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朱元璋 五教五刑 思想进行阐释。(8分)(要求:解读合理,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9.

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所有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和近代中国公务员制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近代中西方选官制变革的共同因素。(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