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802

一、单选题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

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天下为公

2.

下图为出土于湖南里耶的秦简户籍簿,其文为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关于秦朝的户籍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按身份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②是征发赋役的依据
③户口类型统称为 诸色户计 ④利于社会基层治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珠宝,总结了前代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唐本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但这一时期出现了制度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文学艺术也大放光彩。下列项中,与这一时期相符合的是(  )
①灌钢法制作农具 ②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 ④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材料反映的是(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6.

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 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C.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D.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7.

明朝所处的年代,正是人类走出地域,发现世界的新时期。明朝中后期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商业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其主要表现有(  )
①出现实力雄厚的徽商、晋商等商人群体
②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开始涌现
③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④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支付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斌椿是清政府第一位官派出赴欧洲考察的官员,他在1866年撰写的《乘槎笔记》中写道: 是日,至电机信居,问马赛开船日时,顷刻回信,答以初十日申刻,往中国船开行。记程二千里……来时携时辰表二。其一则按周中正午,随地推移,每日至午正约迟一刻。一仍其旧。至巴黎时,彼之午正,乃中土戌刻矣。今由西土东回,每日缩一刻余。 由此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电话在此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至中国的海上航线已经建立
③时区和时差概念已经形成 ④他可能经苏伊士运河回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

9.

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指出: 中国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已经加入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无产阶级直接加入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中国的国民革命客观上也迎来了新的使命。 瞿秋白意在强调中国的国民革命(  )

A.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D.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一部分

10.

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的人民军队任务:(1)……;(2)配合友军作战,进行战略支援;(3)保存和扩大我军;(4)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其中的(1)是(  )

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B.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敌人
C.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夺取中原D.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1.

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到会的有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参加会议的劳动模范代表共有464人,其中来自工业战线的有208人,来自农业战线的有198人,来自部队的有58人。这体现(  )
①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④劳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

十八大以来,中国倡仪和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积极主办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这体现我国外交新方向是(  )
①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②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致力于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13.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材料的作者意在强调(  )

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B.文字是人们出于生产生活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C.农业的发展对于文明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D.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14.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它可用于研究(  )

A.文化的传播与交融B.文化的碰撞与冲突C.文化的交流与互鉴D.文化的多元与统一

15.

亚历山大帝国由著名征服者亚历山大开创,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使西亚与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B.开创了近三百年的 希腊化时代
C.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D.造成了希腊文明和文化中心的东移

16.

绝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是宗教信徒,他们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他们的反封建活动也仅局限在思想意识领域,没有进一步触及封建制度。而且,由于过分注重和强调人的价值,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该学者评价的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17.

下面曲线示意图最能反映的是(  )

英国内政部对1805—184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因犯罪被捕人数统计

——转引自《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犯罪问题及其治理探析》

A.英国近代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B.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C.城市化进程使社会生活条件普遍恶化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18.

下图所示为关于门罗主义的漫画,画中左下方的英文意为 西半球 。该漫画意在说明当时美国(  )

A.干预拉美独立运动B.独霸美洲的企图C.主张共同瓜分世界D.称霸世界的野心

19.

列宁说: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政治生活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能为该观点提供证据的史实有(  )
①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民族大起义
②印度的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④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人民反法民族解放斗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电报称: 苏联国内的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决定了它必然要谋求无限制的扩张,如何对待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 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给莫斯科电报中说: 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帝国主义倾向,它的特征就是在战后谋求世界霸权,美国正积极……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对上述两封电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两格格局由此正式形成B.美国率先挑起了对苏联的冷战C.美苏双方正在从合作转向对抗D.电报反映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1.

世界各地的民居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下表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地区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

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

古代中国

木、砖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印第安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的帐篷

A.①B.②C.③D.④

22.

某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地区农村佃农佃种土地平均不过1亩40步左右, 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两者相须,方能存立。 该史料反映的是(  )

A.周朝的井田制B.汉朝的庄园制C.唐朝的均田制D.宋朝的租佃制

23.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然不能相容 ,主张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北大教授辜鸿铭则认为 良民宗教(儒学)是和平、秩序、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要把它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这反映当时中国出现了(  )
①全盘西化与反思西方文明的问题之争
②批判儒学与坚守儒学传统的问题之争
③注重民族性与注重时代性、革命性的问题之争
④文化自信与文化改造的问题之争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

下图是公元1—2世纪时某一帝国的空前繁荣时期的疆域,这一时期该帝国(  )

A.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B.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并成为帝国的国教
C.至今保存完整的万神殿是这一时期修建的重要建筑D.《查士丁尼法典》适用于帝国境内各个地区

25.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关税调整的部分大事

18421845

先后废止制成品和原材料出口税,并减免127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

1882

纳税进口商品项目只余下20种。

1921

实行《保护工业法》,对关键工业产品征收3333%的进口税。

1932

通过《进口关税法》,除已课税的以及小麦、肉类等商品外,对帝国外的商品一律征10%的关税。

这反映了当时(  )

A.国际贸易开始法制化B.英国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英国综合国力的变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二、材料阅读

26.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之士,简称曰 贤良 孝廉 为孝子廉吏之简称,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等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并运用材料概括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的职能。运用材料二,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6分)
(3)用具体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体现 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 的。(4分)

27.

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 国家用度 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近代人士盛宣怀,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投身洋务,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考察西方银行机构后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政府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指出陆上丝绸之路中段的北线是哪一历史时期开辟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中期以后 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写出其创办的银行名称和地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发展的主导趋势,并列举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逐步提升的表现。(5分)

28.

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 发现新大陆 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 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 ,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 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5分)
(3)认真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结论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正确。(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