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260

一、单选题

1.

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

2.

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 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 的张苍为计相。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  )

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B.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

3.

唐人文献中有 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 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 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 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 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4.

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 安济坊 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 ,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C.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5.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据估计,1572年到1821年大约有2亿比索的西班牙银币流入中国,远远超过国内开采的白银总量。对中国而言,这一状况(  )

A.促进了赋税改革B.扭转了贸易逆差C.抑制了物价上涨D.引领了商业革命

6.

据记载,清朝前期的川陕鄂三省边界地区: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猪至市集,盈千累万,船运至襄阳、汉口售之,亦山中之大贸易,与平坝之烟草,姜黄、药材同等济日用 。该记载主要反映了(  )

A.粮食作物种植推动农业多种经营B.农业进步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C.边界地区日益成为地区贸易中心D.农业经营刺激了当地的市镇兴起

7.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原本是荒僻渔村的青岛成为胶济铁路的起点。1905年胶州关报云 查历年出口货物,本属寥寥,惟本年忽然甚多,实因火车通行,海口利便 。随后,青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山东半岛传统贸易港口的烟台,发展成为山东首要商埠、华北第二大港。由此可见(  )

A.铁路改变山东的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城镇发展C.山东交通运输实现近代化D.山东外贸实现转型升级

8.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翻译馆。表1为翻译馆刊行译书的部分著作。这主要表明当时(  )

表1

类别

代表著作

采矿

《开煤要法》

地理

《地学浅释》

机械

《汽机发轫》《汽机新制》

化学

《化学鉴原》《化学分原》

物理

《声学》、《电学》

A.洋务派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自然科学取得了突出成就

9.

民国初期,政党社团迅速兴起,如统一党、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等。据统计,1911年到1914年,参与政治活动的公开党会约有312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推动政党政治发展B.清末新政影响民国政治格局C.实业救国促进民主革命进程D.二次革命提升国民参政热情

10.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表2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抨击君主专制B.倡导践行良知C.主张 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

11.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 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2.

图1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

图1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13.

当代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基本都通过社区实现。社区委员会与地方行政机构、私人服务公司合作,有一整套保证居民的健康保健、子女入学和社会治安的系统,丰富居民的娱乐、体育生活。这可以佐证(  )

A.传统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B.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C.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D.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基本缓解

14.

1932年,苏联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农业机械化的完成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5.

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 大国一致 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16.

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B.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南海I号 发现于1987年,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到2019年12月为止,经过统计文物总量达到18万件以上。以下是部分文物简介。
船载货物为陶瓷和金属两大类,陶瓷器为数最多。从器型来看,一般为碗、盘、碟、壶、盅、瓶、盒、罐等,主要是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三大窑口的产品,其中不乏精品。如,德化窑青白釉刻花鼓钉纹四系兽纽盖罐,造型精巧,在东南亚发现较多,可能用作盛放香料或药物,也有可能用作祭祀容器。歙石雕瓶纹砚,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 鸡冠花 形状的纹饰。专家分析,这个砚台具有红海地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
此外,还出水铜钱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也有很多生活用品,如石雕观音、佛像、铜镜、秤杆、木梳、砚台、木锤之类等。

——摘编自林唐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海I号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南海I号 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10分)
(2) 南海一号 在诸如船主身份、当时船上生活如何、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等方面仍存在谜团。如果继续深入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3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

立法情况

1848

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

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

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

1894

1900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城市改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外交的重大事件(摘录)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在奥运会临结束才赶到。
1964年,柬埔寨举办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等新兴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数日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2001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2008年8月,中国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

——据黄冶《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整理

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活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表4 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461924年欧洲移出1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以华工大规模出洋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仅仅数十年的时间里,几百万华工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华工出洋的目的地除了原先的东南亚之外,首次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在拉丁美洲地区,早在1847年,多达7000名华工已经被运到古巴的甘蔗种植园劳作。从1847年至1865年之间,每年到古巴的华工人数平均在6000人以上。到1865年,抵达中南美洲的华人有15万人之多。19世纪60年代,华人进入美国的人数为六万余人,而在70年代,华人移民的人数几乎又翻了一番。

——摘编自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5年前后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不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迁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