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辽宁省大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2 浏览数:740

一、单选题

1.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属大汶口文化中期)新发现的墓葬中,最高等级的男性贵族墓葬普遍随葬一大一小两把玉钺(象征权力的瑞器),还有作为 人殉 的人骨架。材料表明,当时(  )

A.玉器制造水平较高B.阶级社会即将来临C.墓葬规模大小不一D.私有制已普遍存在

2.

孟子 养浩然之气 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人生如战场。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  )

A.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B.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C.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D.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币制混乱,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废止六国货币基础上发行了通行全国的货币——半两钱(见图 1)。秦朝此举(  )

图1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

A.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B.旨在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C.展示了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D.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4.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从中可以看出(  )

A.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B.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D.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儒学为中心,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曹植的《神农赞》、牵秀的《黄帝颂》、《北齐五郊乐歌·黄帝文明乐》等诗歌皆咏唱炎黄。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政权更替频繁B.文化认同不断增强C.文学艺术成就突出D.北方民族关系融洽

6.

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由此可见,唐代科举考试(  )

A.开始分科进行B.主要看重家世和道德C.以明经科为主D.分类设科以网罗人才

7.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盖(均田制下的)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分析可知,唐代实施两税法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B.租庸调制无法维持C.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D.征税标准发生改变

8.

韩愈在《原道》中以儒学为尊,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极力倡导复兴儒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社会上出现无神论思想C.佛教思想获取正统地位D.朱熹思想受到官方尊崇

9.

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之患,让文臣做地方知州,主管地方军务、民政。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崇文抑武C.增强地方实力D.强化皇权

10.

表1内容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这些评价普遍认为,该变法(  )

表1

宋代 陆佃《神宗皇帝实录叙论》

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近代 梁启超《王安石传》

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

于治。

当代 漆侠《王安石变法》

全国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高达七亿亩,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各种矿产品产量为宋初、唐中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A.增强了封建王朝的军事实力B.实现了国家的富裕C.扭转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特别注重发展农业

11.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金朝以 猛安谋克 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制度B.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C.以增强军事实力为主要目的D.推行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12.

元朝鉴于宋、金钱币短缺的不足,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使用纸币后, 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 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 各人皆乐用此币 。由此可见,元朝发行纸币(  )

A.缩小了南北经济差异B.加速了小农经济瓦解C.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D.促进了手工工场出现

13.

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 横渠四句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

A.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便于统治者控制百姓C.体现个人对社会的担当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  )

A.废除宰相制度的局限性B.君主应该恢复上古禅让制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

15.

有学者认为,虽然元代中央设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委派西藏的高级僧俗官员管理地方重大事务,但是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西藏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宣政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B.清政府对西藏管辖更有效C.任用当地官员有利于治理D.现代的中国版图基本定型

1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甘蔗、烟草、油菜籽、茶树、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以苏州农村种植油菜籽为例,在成熟时节,农民将收获的油菜籽卖给商人或油坊,多者可运销外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新的生产关系出现B.农民受到的剥削沉重C.城市经济十分兴盛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17.

明清小说将视角投向过去不为人们重视的追求财富的商人、敢爱敢恨的女性、鲜活生动的市井小民等。塑造这些主人公不是为了标榜封建伦理道德,而是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这表明,当时(  )

A.早期白话小说出现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C.商人群体开始形成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作者意在强调(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D.中西文明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19.

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

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B.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C.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D.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20.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些表明(  )

A.清政府加强陆上边境的防御政策B.晚清的中央权力开始下移C.边疆危机使清政府调整治边政策D.海防意识受到清政府重视

21.

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划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完全丧失B.英俄欲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D.列强帮助中国发展铁路事业

22.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 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上述文字体现了光绪帝(  )

A.反对变法B.崇尚权威C.励精图治D.完全西化

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帅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同时又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文件明确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速清朝统治结束B.维护总统的核心地位C.体现宪法绝对权威D.防止袁世凯独断专权

24.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拥护溥仪复辟均告失败。这说明(  )

A.共和观念有很大影响力B.立宪派推行立宪运动失败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D.列强在华积极扶植代理人

25.

表2是中共 一大 三大 主张的变化。 这一变化表明,中共(  )
表2

中共一大

(192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

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26.

遵义会议上,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由此可见,遵义会议(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使中共完成战略转移C.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D.摆脱了国民党的进攻

27.

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中包含了反人道罪,即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轰炸、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等。以下体现日军侵华期间 反人道罪 的有(  )
①南京大屠杀 ②重庆大轰炸 ③发动细菌战 ④推行 慰安妇 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28.

1949年的初春,在大多数革命者都兴高采烈准备进城执掌政权的时刻,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下对我党提出 两个务必 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这是要求即将胜利了的政党必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B.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反思和借鉴
C.体现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D.表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29.

20世纪50年代,我国翻译界围绕《红与黑》的翻译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众多翻译家、批评家、理论家甚至一些读者和兴趣爱好者都加入其中。这场大辩论是我党针对艺术和学术领域提出的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针是指(  )

A.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8年总路线C.双百方针D.八字方针

30.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坚持(  )

A.实事求是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独立自主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唐朝前期各民族分布及对边疆的管辖图

图2

——据《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星球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隋唐制度广博纷复,魏晋南北朝民族互动与竞争为 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注入 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唐朝统治者吸取战争、分裂给各族人民造成极大损伤的教训和汉代以来和亲、互市、册封、招抚等民族政策的经验,推行儒家 仁政 思想。如唐太宗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逐渐形成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当然,唐与周边各民族军事力量强弱对比,以及少数民族的发展格局,是影响唐代民族政策的重要因素。如唐太宗在征服东突厥和漠北铁勒诸部归降的形势下设置羁縻府州。唐前期共设六大都护府统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主要是通过羁縻府州来进行的。但羁縻府州是以唐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其作用有限。

——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1) 请提取材料一图2中关于唐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信息。(3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制定民族政策的依据。(5分)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推行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1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法》就是基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按规定,土地改革只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这五大财产,而对 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从1949年到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0.98亿公顷,增加到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8.95公斤,提高到288.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年均递增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也有恢复性增长因素)。

——摘编自郑有贵《新中国土地改革开辟现代化通途》

(1) 根据材料一,揭示建国初期建立新的婚姻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背景。(7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6分)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妇女解放和土地改革产生的共同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