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4 浏览数:219

一、材料阅读

1.

城市之光(22分)
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形式。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可以回望文明的进程。
(1)将下列城市与地图中所示区域进行匹配。(填涂字母,10分)
(2)巴比伦古城遗址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早期居住在此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单选,2分)
        A.腓尼基字母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3)结合地图与所学,作为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具有(双选,4分)
        A.联通东西方的贸易 B.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完善民主共和制度 D.汇聚工业生产资本
(4)图D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见证了(单选,2分)
        A.三角贸易带来了古城的繁荣 B.迪亚士绕过了非洲好望角
        C.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 D.商品出现了世界性的流动
(5)观察B图与E图中的两座城市,简要概括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2.

制度之进(20分)
2022年,短短数月,英国首相三易其主,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相关制度的思考。
(1)张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就这一问题梳理出了以下相关制度。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政治制度填入下列时间轴中。(填涂字母8分)
        A.西欧封建制度 B.雅典民主制度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西方文官制度
(2)小张同学以提纲形式整理了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帮助其完成以下提纲。(填涂字母,10分)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国民法典》
        C.《联合国宪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E.《关贸总协定》 F.《慕尼黑协定》

一、西方法律制度演进

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①______

大陆法系:《②________

英美法系:《1787年美国宪法》

二、20世纪国际制度发展

《国际联盟盟约》《③》

《④______》《WTO协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新中国法律制度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3)从上面的学习提纲,可以提炼出制度演进的特征 (三选,6分)
        A.制度不仅有政治层面,还有经济和社会层面
        B.西方法律制度具有普世价值,必须全球遵守
        C.制度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的互相借鉴
        D.制度一旦制定成型,就必须稳定不变永世遵守
        E.良好的制度不仅一国适用,还可以造福世界文明
张老师围绕着制度演进问题,找到了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
一文中的一段话:
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
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
(4)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概括梁启超这段话的思想。(4分)

3.

考释之趣(23分)
小管同学在观看网红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时,看到一名官员与妻子逛街时,挑中了两件玻璃器皿的场景,由此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管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的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6分)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步骤二
(2)小管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帮助他完成以下表格内容。(7分)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管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罽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3)根据上述步骤,小管同学得出了唐朝玻璃器皿是由域外输入的结论。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8分)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考释之趣?(2分)

4.

社会之相(27分)
上海历史从一个面相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演进,也映照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
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1791年)

材料二

上海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43

机器印书馆墨海书馆建立。

1844

西医医院建立。

1847

西方银行丽如银行设立。

1868

震旦博物馆创立,为中国最早一座博物馆;出现自行车。

1870

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从香港通到了上海,市内开始有线电报通讯。

1872

近代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创刊。

1876

淞沪铁路建成,上海开始行驶火车。公共租界已使用垃圾车、大自鸣钟。

——摘编自熊月之:《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1883年8月《申报》载,上海 合城内外,洋场南北,岁有百金、家三四口者,无不雇用佣妇,大抵皆自乡间来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江南传统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三
上海《星期评论》周刊发表《红色的新年》的新年宣言: 一九一九年末日的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到远东。那潮头上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材料四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上海地区社会特征:(双选,4分)
        A.纺织业商品生产与交换深入城乡 B.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
        C.棉纺织业产品出口畅销海外市场 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上海社会世相。(6分)
(3)根据所学,材料三文中的 新潮 是指 。(2分)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 上海的社会之相 ?(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