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末诊断性评价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31

一、单选题

1.

下列对《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进口商品部分

关税税额单位:两

1843年前

1843年后

1858

棉花/

174

04

035

棉纱/

241

10

070

本色)/

037

010

008

漂白)/

064070

015

008

大呢/

124

015

012

①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②协定关税便利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③自然经济的抵制使税额不断降低 ④沿海地区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洪、杨之乱,经制之绿营兵,既腐败不能作战……曾国藩以团练起兵远征,所向奏功,其部下营官,皆积勋至督抚提镇,而全国之地方大吏,在同治年间,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是太平乱后之地方长官,胥藉军队之实力以为重。而清廷渐视典兵为地方疆吏当然之事,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 材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B.清政府从此放弃了重满轻汉的政策C.地方势力的崛起导致中央权力下移D.晚清时期中枢机构出现了重大变化

3.

1909年天津关报写到: 出口土货 ,向来用牲畜、大车、船只运来天津, 受沿途种种耽延,种种遗失 今则虽仍用旧法载运,不过自产地运至张家口或丰台……即可易由火车运往本埠……延迟既少,伤耗亦轻 。随着京汉铁路的贯通、京张铁路延至包头,天津的经济腹地更为广阔。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城市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消失B.铁路运输促进城乡商品流通的扩大C.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城市

4.

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后因顽固派破坏,1881年撤回留美学生。该批学生回国后从事工矿、电报者30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进入海军20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商业者5人。1915年6月,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了 勤工俭学会 ,帮助留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这一时期先后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学习,其中包括徐特立、蔡和森、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对材料中的近代留学教育解释正确的是(  )
①国家承担留学后的一切费用 ②成为了晚清选官的主要方式
③传承文明、推动文化的交流 ④为中国建设和革命培养人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 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  )

A.始终强调了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B.革命的对象因社会性质变化而调整C.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D.从实际出发调整革命的方针与政策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据此可知该宪法大纲(  )

A.规定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B.明确用直接民主方式行使权力C.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7.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历史结论

A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

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使解放区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D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土地私有,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8.

20世纪50年代,北京房山的黄山店分销店职工在王砚香带领下,常年背背篓上山送货,跋山涉水,走到哪儿就在哪儿营业。他们这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精神被称为 背篓精神 。黄山店分销店1964年被评为 北京市五好先进集体 。这一时期我国 (  )
①形成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②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③掀起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承包责任制率先在安徽凤阳试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1993年宪法修正案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取代 计划经济 ,用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取代 国营经济 国营企业 。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写入宪法。这些宪法修正案(  )

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不再需要计划手段C.标志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0.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下列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达成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的共识
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11.

观察以下两幅地图,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

A.希腊和波斯先后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帝国B.亚历山大的远征,毁灭了波斯文化C.商业殖民和扩张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D.波斯帝国延续了亚历山大帝国版图

12.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甚至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上述城市治理(  )
①使城市获得独立主权 ②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资产阶级的产生 ④有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该思想(  )

A.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B.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动摇了罗马教会的权威统治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

14.

1854年,英国的诺斯科特和屈维廉调查英国人事制度,提出文官改革建议:将政府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分途而治;事务文官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以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作为提升文官的依据。这些建议(  )

A.推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渐形成B.完全防范了官员选拔制度中的弊端C.奠定了现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D.说明了政党更替影响了文官的选用

15.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个持续43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乱局面
②和平是由于维也纳体系形成的欧洲均势长期稳定所致
③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带来欧洲经济的快速增长
④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暂时缓解了欧洲内部关系的紧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郑观应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郑观应(1842—1922年),广东香县人。他在青年时代长期从事洋行买办,其日常所见所思,多为洋人主导下的工商实业及其具体操作。他宣称,西洋所恃以雄峙海外、虎视宇内者,完全在于轮船驶于重洋,火车驰于陆地,而以机器从事耕织、开矿和制造枪炮。简言之, 原夫欧洲各邦,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 。光绪八年(1882),他辞去太古洋行职务,全力办理机器织布局和轮船招商局事务,实践 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 的救亡方略。光绪十年(1884)春,清军在越南被法军击溃,最终失去对越南的保护权,更让郑观应心境难平。郑观应在《南游日记》中写道: 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南洋考察期间,郑观应翻阅《易言》时即已 觉昔日见闻,以今日证之,多未透彻 ,回到广东后便萌发修订旧作的设想,光绪十八年(1890)书稿成,更名为《盛世危言》,刊刻不久便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的惨败让士大夫开始反思洋务运动之不足,谋求更深层次的强国之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郑观应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17.

《人民画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人民画报》创刊于1946年8月,以摄影图片的方式报道当时的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画报。第2期刊载的被俘的赵锡田、刘广信与其他国民党军军官的照片曾经被上海的《群众》周刊转载,有力地戳穿了国民党制造的蒋军在前线胜利辉煌的谎言。第5期刊有解放汤阴、活捉孙殿英、全歼蒋军第二陕速纵队等重大胜利场面的照片。第6期出版了《爱国杀敌英雄王克勤》小册子,刊登十幅系列照片,介绍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第8期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的特大号。
/
材料二
下列图像资料选取于《人民画报》。
/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民画报》所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内容。结合所学,指出第8期封面照片所示历史事件的战略意义。(4分)
(2)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任选一类,自拟题目并加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

三中全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决定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材料二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两次 三中全会 的历史地位,并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5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简要阐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6分)

19.

商业贸易和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末期开始,大西洋沿岸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甘薯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成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在面向亚洲的贸易中,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奴隶贸易是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这个商路网构成了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为中心的欧洲的再销售系统。17—18世纪,荷兰和英国逐渐成为商业强国,伦敦和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的最大中心。与贸易有关的银行业、保险业、船舶制造业和港口建设业各行业活动增加了,收入和人口的增加创造了一个需求量不断上升的市场环境,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
材料二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彷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小工业创造了中间阶级,大工业创造了工人阶级,并把中间阶级的少数选民拥上宝座。但是,这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更有把握地推翻他们。目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 美好的旧时代 的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在下图中描绘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路线示意图,并概括近代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影响。(7分)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

20.

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之战,反法联军惨遭失利,拿破仑乘胜向德国北部进军,德意志帝国面临解体。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在学校礼堂对祖国同胞发表了连续十四次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慷慨陈词: 当着诸位面前发誓,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地活着,或者随同它的灭亡也一起死去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19年,当巴黎和会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民族情绪被激起。青年学生站在民族主义最前沿,以实际的爱国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5月4日运动爆发到6月28日拒签《巴黎和约》,知识精英、学生、工人、市民结成了一个 无形联盟 ,引导了运动的方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九一八 事变引发满、蒙地区分离主义危机,这种情况继续演化,甚至在华北这一中国政治的中心区域,竞有所谓 华北自治运动 。对此,傅斯年指出: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呼吁: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到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分析推动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3分)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联系,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