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西周青铜器利鼎的铭文记载,九月丁亥日,王在般宫召见利,利站在殿中面向北, 王乎乍命内史册令利 ,册命辞说 赐你礼服、车上的銮铃和旗帜 ,利跪拜叩头。此铭文(  )

A.证实了贵族生活的奢华B.反映了周王室衰微的局面C.记录了西周的册命仪式D.揭示出内外服制度的作用

2.

秦朝文献规定:一旦收到官方加急的文书或命令,就立即执行;即便是非加急的,也要在当天完成,不能滞留到第二天。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一规定说明了当时(  )

A.国家法律苛严B.重视提高行政效率C.官僚政治腐败D.人命案件优先办理

3.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平定突厥后, 列置州县 ,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府的都督、刺史,都督 皆得世袭 ,并规定这些州县 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由都督负责管理。这说明唐朝实行的措施是(  )

A.典客管理民族事务B.羁縻政策C.设宣政院管理西藏D.改土归流

4.

清代荒政制度规定,根据灾荒等级对地方实行不同程度的田赋蠲免或缓征。下图为1799—1910年云南有蠲缓田赋之州县厅次统计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B.云南地区人地矛盾问题十分严重C.清朝时期社会救济制度全面完善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5.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当时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原本述及的国家和地区并未完全译出,不过比较当时国人世界知识的缺乏程度,仍堪称近代中国翻译出的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理志书。这说明此著作(  )

A.凸显思想启蒙B.注重知识创新C.侧重富国之策D.饱含爱国情怀

6.

1899年,思想家宋恕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近日各省志士通人无不奇窘,无论经史、时务,皆不敢谈,并孔数等极冠冕字样,今亦为极忌讳字样。有言《春秋》《孟子》者,大臣目为乱党,官场中有稍言及 爱民 者,大臣目为汉奸,竟成大闭塞世界。 由此可推知,当时(  )

A.传统观念得以颠覆B.政府坚守闭关锁国政策C.戊戌变法余音仍存D.公车上书请愿遭到镇压

7.

1912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在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讲时称: 从前社会趋势,专讲究文字而不研究实业,以致地大物博之中国几变为世界最穷之国家,以致非借外债即不能办兴利之事务,新政府成立后即分设农林、工商二部……嗣后国家之发达全在于此。 唐绍仪的此番言论(  )

A.反思了传统中国的落后性B.强调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C.肯定了制度变革的必要性D.宣传了改善交通的紧迫性

8.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 一点一滴的改良 是不行的,社会问题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这场争论(  )

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9.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 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10.

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11.

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

A.创造性与继承性B.多样性与开放性C.多元性与统一性D.凝聚性与世俗性

12.

有西方学者写道: 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 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 这表明(  )

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13.

吉田松阴(1830年—1859年)是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老师,梁启超称他是 近代新日本 的创造者。他主张 人性即天理也。天理无恶 自国常立尊,经各代诸神……育出大八州国及山川草木人民,又育出天下之主皇祖天照皇大神 斩夺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交易中失于鲁国(俄国)之所,应以土地于鲜、满得以补偿。 他的上述主张为 近代新日本 确定了哪些方向(  )
①要继承弘扬中国的理学思想 ②推翻幕府统治强化天皇皇权
③推行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 ④牺牲弱国为对抗强国的手段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4.

1822年,《告巴西人民宣言》正式发表,它号召巴西人民 醒来吧!很久以来欧洲伟大的宣传家所倡导的独立与幸福正在阔步前进。你们已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民。 据此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启蒙思想在美洲传播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C.柏林会议协议的刺激D.亚洲觉醒 的重要影响

15.

下图为巴黎和会三个实际操纵国英、美、法三大国对德国和苏俄的态度示意图。这体现出此会议的共识是 (  )

A.反对苏维埃俄国B.提升欧洲地位C.认可美国的领导D.加紧制裁德国

二、材料阅读

16.

【国家治理与监察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剌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

——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台院,设侍御史,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堆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察御史。武德初年,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到唐朝监察体系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8分)

17.

古人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活,也在适应并改造着自然地理环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冰乃壅江作珊,穿郸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据《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
从行省的划分方法来说,元代行省是从军事角度进行的划分。元朝无视最重要的几条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具备完整的形胜之地,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如陕西行省跨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使四川省失去其北面的天然屏障秦岭,江浙行省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直至福建山地。这对小农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明代建立后实施了一些调整。

——摘编自贺曲夫《中国当代省制改革展望》

材料三
汉长城墙体或沿河岸延伸,或位于山脊,或位于山腰,或依于山根,或在沙漠之中……建筑材料多种多样,在黄土高原一般用土版筑或土筑,甘肃玉门关一带的长城用砂、砾石和红柳或芦苇层层压叠。到了明代,砖制品产量大增使得砖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建筑水平。

——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

宏村的水系网络,构成水景整体空间特色,水的艺术特性在宏村明清建筑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水系对村落的生态、景观、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的功能,结合所学从政治形势、技术两个视角说明都江堰修筑成功的历史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划界所造成的影响。(4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任一选择阐述①指出汉长城各段城墙修筑的原则,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视角说明遵循这一原则的影响。分析明长城不少地方以巨砖砌筑的原因。②指出宏村水系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宏村水系的作用。(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 反工业文化 ,工业巨子追求贵族典雅的生活,羡慕乡绅们的田园生活。在1870—1913年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1倍多,而美国增长8倍多,德国增长4倍多。英国工业投资从1850年的7.5%下降到1914年的4.5%。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了202项科技成果,而英国只取得106项。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从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