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781

一、单选题

1.

某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多达60余件的青铜组合餐具,考古专家确定这套青铜餐具的主人是战国末期的 。作为分封制最低一级的贵族却可以拥有如此精巧的青铜餐具,这反映了战国末期(  )

A.阶级分化日趋严重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礼乐文化荡然无存D.等级秩序走向瓦解

2.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有相当部分都与庄园有关,包括农耕图、园圃图、采桑图、沤麻图、谷仓图、酿造图、果树图、网渔图、牧马图、牧羊图、牧牛图等。这反映出汉代庄园(  )

A.生产自给自足B.组织管理严密C.重视畜牧经济D.实行割据自治

3.

据《唐会要》载: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而岭南地区却不受此敕令的限制,并形成了独特的墟市经济。据此可知当时(  )

A.南方经济发展B.经济政策灵活C.抑商政策松动D.商业市镇兴起

4.

图1为明朝前中期朝贡次数统计表。图中数据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 (  )

图1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列强的入侵D.宗藩体系的解体

5.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苏州踹匠(踹布手工业工人)邢春林等 以增添工价为由 倡言欲作踹匠会馆 。苏州72家布商为此联名上呈,指称 倘会馆一成,则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 ,官府应其所请将邢春林等 各拟重杖 驱逐递回原籍 。这反映了当时(  )

A.雇佣关系普及B.重农政策强化C.劳资矛盾凸显D.官商勾结严重

6.

陆士谔在其《新上海》中写道:“ 文明 野蛮 四个字是绝对相反的。文明了,便不会野蛮;野蛮了,便不能文明。上海则不然:野蛮的人,霎时间可化为文明;文明的人,霎时间可变为野蛮。 这主要因为上海(  )

A.较早开埠通商B.商品经济发达C.社会秩序混乱D.传统思想消失

7.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 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 ;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8.

1932年底《东方杂志》发起 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 的征文,图2为丰子恺提交的作品。据此可知当时 (  )

图2

A.不同阶层贫富悬殊B.社会物资供应紧张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国人亟盼社会革新

9.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表1是1953年调整后的全国高校专业种类的设置数量(单位:种)由此可知,这一调整旨在(  )

表1

师范类

理科类

文科类

农林类

医科类

财经类

工科类

政法类

体育类

艺术类

总门类

21

16

19

21

4

13

107

2

11

215

A.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满足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C.推动高校各专业均衡发展D.促进文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10.

1983年,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简称 利改税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国营企业活力B.展现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1.

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  )

A.社会制度的对立B.人文精神的发展C.海外扩张的需要D.宗教改革的推动

12.

新教创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 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 。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13.

19世纪前,英国几乎没有公办的教育机构,富人们为孩子雇用私人教师,宗教、慈善机构会兴办私营的收费学校,向部分人口提供基础教育。1802年英国通过立法要求纺织厂厂主为学徒提供基础教育,1833年又要求对所有童工进行指导。这些变化是源于(  )

A.工业发展的要求B.民主制度的完善C.工人运动的推动D.贫富差距的缩小

14.

英国自1601年颁布济贫法以来,长期坚持对贫困人口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健壮的流浪者和乞丐进行强制收容和强制劳动。20世纪初,济贫法的功能逐步被国家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取代。这一变化体现了英国(  )

A.自由主义的盛行B.劳动力资源过剩C.治理理念的进步D.阶级斗争的激化

15.

1964年中法建交被称为 外交核弹 。中法建交后,美国深感 愤怒 ,中日设置永久性贸易代办处,英国考虑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另有部分西方国家则产生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愿望。中法建交后各国的连锁反应说明了(  )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D.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为何营建东都?

材料一
604年,隋炀帝下《营东京诏》,敕令营建东都洛阳。
材料二
任何优势都并非永久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中地区作为 根本之地 的优势面临着挑战:其一是邻近西北游牧民族,极易受到北方民族的攻击;其二是随着统治集团的庞大,为了支撑朝廷日常支出以及皇族、贵族、百官的物质需求,仅凭八百里秦川自身的物产已经无法满足,而关东地区漕粮与其他物又面临着运输困难,尤其黄河河道三门峡段 多风波覆溺之患,其失尝十七八 。于是东汉都城东移至洛阳。此后经魏晋至北魏时期,历时数百年,均以洛阳为都。隋唐两代虽立都长安,但又均在洛阳另设东都。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分析隋朝营建东都洛阳的历史依据。(15分)

17.

  1891年户部浙江司主事陈炽撰写《户部主事陈炽呈递出洋游历人员应行采访事宜节略》(节选),后文简称《节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炽所撰的《节略》进行评析。(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图3《保卫和平》(1950年,邓澍作,1952年获文化部新年画创作一等奖)

结合所学知识,以“《保卫和平》赏析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压舱石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

——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

材料二
经济压舱石 就是以经济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 以经稳政 甚至 以经促政 的效果。

——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

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