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659

一、单选题

1.

商代至西周中期,有铭青铜器在祖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其铭文主要是记载与祭祀相关的内容。西周晚期,介绍工匠信息的铭文及媵器(联姻)铭文数量逐渐增多,战国时期铭文主体献词结构逐渐简化甚至消失。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

A.青铜宗教礼仪功能突出B.周朝礼仪制度逐渐衰落C.青铜器祭祀功能已丧失D.血缘亲疏关系逐渐加强

2.

下图是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简牍,共有竹简526枚,简长31厘米,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据此推断这些简牍 (  )

A.说明汉初统治者尊奉法家思想B.表明律令在西汉以前尚未出现C.佐证了汉朝沿袭秦律的文献记载D.填补了汉代法律记载的史籍空白

3.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 公侯之子孙 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

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

81

183

东晋

130

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右出仕途径拓宽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4.

南宋中后期,时人记载: 吴中……四郊无旷土,随高下悉为田 浙间无寸土不耕 ,两浙 无不耕之地 。这表明当时(  )

A.农业向粗放型发展B.农业开发进程加快C.人地矛盾日益明显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

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对六部、各行省、京城、宗人府和内务府衙门等地官员进行监察。在地方监察中,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这反映出清朝(  )

A.监察制度运作的规范性B.官员选拔机制的完善性C.监察主体呈现的多元性D.吏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6.

魏源在其《老子本义》中认为,老子之 自然 迫而后动 ,老子之 无为 乃不治以治之 ,其 无为 不是 枯坐拱手 ,主张将 忧患意识 实事实功 相结合。对老子 无为 的新诠释体现了魏源(  )

A.肯定洋务改革自强的主张B.推翻清廷腐朽统治的意愿C.要求革新思想的忧患意识D.探索救亡图存的经世之道

7.

1923年,共产国际的决议指出, 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 ,提出 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共产国际的这一决议(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指导了土地革命的开展C.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D.明确社会主义革命方向

8.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 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1951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这些举措表明新中国(  )

A.首先提出了关税自主的主张B.开始完全自主地制定海关税则C.扭转了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D.正式宣布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9.

下图为50年代中期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时的情景,号召 努力保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 。由此可知当时 (  )

A.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B.抗美援朝急需物资保障C.工业 大跃进 如火如荼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10.

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新航路开辟使得三角贸易逐渐盛行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1.

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而是通过强迫商船停靠于武装贸易口岸并交纳关税,从而控制贸易路线。他们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16世纪前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中大约一半是他们运来的。 材料中的 他们 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法国人

12.

亚当·斯密《国富论》写 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削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 这一观点(  )

A.主张抛弃自由贸易政策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C.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D.实质上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13.

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

14.

有学者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既不是苏联的革命热情也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结果。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材料关于冷战的起源的看法是(  )

A.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B.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了冷战爆发C.国家利益是冷战发生的根源D.冷战源于美苏领导人缺乏安全感

15.

下列选项中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1950—2015年)发展趋势的是 (  )

(注:每幅图左边的数值为百分数)

16.

1990年,法德两国联合提议,就有关 政治联盟 问题举行一个会议。这一倡议,遭到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抨击。同年,欧洲理事会决定于1994年开始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英国拒绝 单一货币 计划,主张 共同货币 与各国货币一起使用。这些事例表明(  )

A.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B.英国反对欧洲联盟发行欧元C.英国正在酝酿脱欧公投D.欧洲经济开始了多领域合作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唐代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考生可以自由报考,但对于应举人也有德行、职业身份等限制。

唐代科举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朝后期,应举者中出现了许多贫寒子弟,应举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

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例一开,工商业子弟应举者比比皆是。宋代连中三元的冯京,就是商人之子。

宋代真宗朝始,各级科举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试卷经由点检试卷官、参详官及知贡举官员三级核定成绩后,方能拆封,公布等第。

两宋时期,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运行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加以简要分析。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08年2月,中国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打破了当时世界运营列车最高时速纪录,使得北京天津的 同城化 成了现实。从沿海到内陆、从高纬度严寒地区到高原地区,中国高铁覆盖了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新二代拥有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 复兴号 的腾空出世,在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软件则全部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极大增强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对加快中国高铁 走出去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复兴号 作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只要是相同速度等级的车,不管哪个工厂出品,都能连挂运营,不同速度等级的车也能相互救援。

——摘编自杨戈《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百年回顾》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部门的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不仅使货物待运量大增,也使货物种类增多、运输范围扩大。运河水运严重依赖自然供水状况存在着运输延误和不定期等弱点。利物浦——曼彻斯特地区的运输状况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一地区的商人们决定投资修建一条铁路。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前夕,多管式气锅的发明使机车的运行速度超过了最快的赛马。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运营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70年,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连接了各地城市和和矿区,几乎伸入到城镇和乡村的每一角落。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高铁技术发展的表现。(5分)
(2)据材料二,分析推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设的原因。(5分)
(3)据材料,比较英国铁路和中国高铁建设中的异同。(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济荒救灾工作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安排,明确不论是失业救济、灾民救济,都是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政府救济失业人员的基本理念是 推行积极的失业救济,救济失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救济方针是 以以工代赈为主,以生产自救、转业训练、还乡生产、发给教济金等为补助办法。 政府还打破单纯依靠政府救济扶持的思想,教育困难户树立信心,自力更生,自己克服困难,从而使弱势群体不仅没有与新社会对抗,而且还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劳动自救和建设新社会的洪流中。党和政府还提倡平等相待、团结互助、扶弱济贫,反对社会歧视,让全社会都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从而为弱势群体的救助和自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1950年至1952年的3年间,全国共安置救济失业人员上百万,灾民、贫民和流民也得到合理的救助与安置。

——摘编自杜俊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济论述》

(1)据材料,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弱势群体救助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弱势群体救助的积极影响。(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4—15世纪,随着海内外商业的发展,中世纪基督教 守贫节欲 的道德观逐渐被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逐渐成长为一个 令人不可小觑的社会阶层。早期英国商人的融资主要靠师徒、亲戚、朋友、同事等亲朋关系的借贷。由于英国早期市场流通中金银等硬通货不足,所以交易空前地依赖债券、纸币、支票等各种信用手段。商人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非常严格,每天通过朗读《圣经》等宗教书籍,对他们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商界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的簿记习惯和理财意识,一些家庭很早就让孩子尝试着管理账目,以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感知。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瑞红《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家庭教育及时代新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 有利环境 ,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家庭的教育内容,并分析英国商人家庭重视教育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