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工作者陈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主干道路网络是此次考古价值最大的发现,该遗址中心城市的规划符合《吕氏春秋·慎势》所载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的规划原则,是后世中国都城布局的祖型。由此可推断这样的布局(  )

A.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B.目的在于增强文化凝聚C.形成了执政集团的高度集权D.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2.

阅读下表 出土的针灸 九针 器具 ,这表明 (  )

出土文物

对应的九针

出土地点

镞形砭石

类似九针中的锋针

湖南鹿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小型玉质砭石

与九针中的铍针相似

郑州商代遗址

青铜针

陕西齐家村周代遗址

金针四根、银针五根

与九针中的锋针、毫针、员针等相似

河北西汉刘胜墓

注:锋针:是三种体呈圆柱,钎尖锋利,三面有刃的针具。用于浅刺出血,治疗热病、痈肿及经络痼痹等疾患。镀针:其针形如宝剑,针尖如剑锋,两面有刃,长四寸宽二分半。主治痈疽脓疡,可以切开排脓放血。毫针:古制毫针长1.6寸,尖细如蚊蛀之喙,用于治疗邪客经络所致痛痹、等疾患。

A.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源远流长B.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瑰宝C.九针器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D.汉针灸学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 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道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4.

宋代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甚至南宋海上战船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宋代还积极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上贸易,通过市舶条法实现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据此可知宋代(  )

A.放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B.实行兵民合一的政策C.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民间商业资本较为活跃

5.

卫所是明代常备军的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如图为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据所学知识推断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是 (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

下图是1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注:清咸丰年间, 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 。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 厘金

A.晚清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晚清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的特征C.清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7.

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 牛马不如 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

8.

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两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大量公开刊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国民党强化报刊舆论的管制C.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D.红军致力于反 围剿 的斗争

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A.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B.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10.

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

A.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圈B.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C.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D.积极推动亚太经济合作

11.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史实

史论

A

《汉谟拉比法典》的许多条文涉及土地的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

汉谟拉比时期土地私有制较为盛行

B

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C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大宪章》规定未经教、俗贵族开会同意,国王不得向直接封臣征派补助金。

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

12.

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所谓来世虚无缥缈的幸福也不再能迷惑人。人开始成为衡量时间的尺度。诗人们也在诗篇中抒发自己对时间的看法,通过对永恒时间与短暂生命的思考……突出了这一时代的整体风貌。 这一时间观念的变化(  )

A.彰显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B.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C.与启蒙运动的追求相辅相成D.受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

13.

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  )

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关注民生消解贫困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

14.

下面漫画《下一个!》(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成一只章鱼,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会和白宫。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B.西方民主的没落C.垄断组织的影响D.跨国公司的蔓延

15.

无论是苏俄内部还是列宁,他们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 暂时 的退却,但列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同看法,他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认识的变化(  )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适应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6.

苏联一位领导人在回忆录中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他谈到的事件是(  )

A.德国分裂B.古巴导弹危机C.朝鲜分裂D.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研究资料

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美国,1971

安东尼·库根:《中国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英国,1994

埃里克·洛马克斯:《铁路工人:一名战俘对战争的描述,残暴与宽恕》,英国,1995

斯蒂芬·麦金农:《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美国,1996

莱曼·范斯莱克:《百团大战:中日战争期间的协调与控制》,英国,1996

玛莎·斯茉莉:《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1997年第9

圣保罗·卡特:《二次革命:陕北农村改造和合作化运动(1934194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

黛安娜·拉里:《保卫中国:徐州会战》,加拿大2000

大卫·古德曼:《革命妇女与革命中的妇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妇女,1937—1945》,澳大利亚,2000

何铭生:《上海1937长江上的斯大林格勒》,法国,2013

穆尔:《记录战争:士兵笔下的日本帝国》,英国,2013

罗纳德·斯佩克:《世界史语境中的中日战争》,美国,2013

拉纳·米特:《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英国,2013

上述材料的研究视角不同,任选一个视角,确定探究主题,写明选择的书名(至少2本),并说明选题意义。(8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西周实行官学教育,贵族垄断了教育。教育内容为 六艺 ,其中 是贵族的体育课,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民间平民体育也逐渐盛行。上流社会热衷骑射行礼、投壶下棋。中下层流行郊游、蹴鞠。军中盛行武艺、角力,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 魏武卒 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形成了 养神 养形 两大派别。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普通民众只能在旅馆、酒馆等场所进行斗鸡、打牌、掷骰子等活动,在乡村或城镇开阔街头上演足球、板球、斗狗等冲撞激烈的运动,上层阶级则因其财富和权力关系,租借场地,用来进行狩猜、网球、赛马、钓鱼等活动。这些传统体育比赛充满混乱与无序,各类斗兽运动血腥残忍,被称为 残暴的娱乐 。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英国经济扩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体育开始兴起,残忍的斗兽运动逐渐受到限制或衰落。19世纪,随着铁路的修建,人们的出行、物资的大规埃流动更加方便,广大工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也打破了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垄断,现代体育运动逐渐扩散至英国整个社会。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8分)
(3)综上,说说发展体育运动的启示。(6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王文凯《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围绕 中国式现代化 ,自拟论题,展开论述。(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五、材料阅读

20.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民胞物与 思想出自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乾称篇》。《乾称篇》开篇说道: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其中, 乾称父,坤称母 ,人之 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 民胞物与 的仁爱思想, 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 恻隐之心 拓展至 天道 和合, 性即天道也 大其心 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 民胞物与 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摘编自任俊华、胡丹丹《儒学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民胞物与 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民胞物与 思想的现代价值。(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