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674

一、单选题

1.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 桒禾 受禾 受黍 登黍 告麦 案年 桒年 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 卜雨 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统治方法,就是韩非子主张的法、术、势并用的统治术。秦二世当政时,李斯将其发展为督责之术,使其成为封建独裁和暴君统治的理论基础。这表明秦代(  )

A.君权至上局面嬗变B.法律制度条文不断完善C.国家治理走向僵化D.官僚体制设计趋于理性

3.

魏晋时期,黑暗恐怖的现实给人以朝不保夕的畏惧感,也导致诸如王道理想、皇朝权威、正统道德、伦常秩序之类往日曾被视为神圣的东西,在被怀疑、被疏离中走向黯淡甚至崩溃。这一状况有助于(  )

A.消除伦理道德的束缚B.思想自由和解放C.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D.士族门阀的统治

4.

据明代《黄溪志》记载的当地食俗显示,当地佣工 极贪口腹 ,甚至会因伙食问题另谋他处,为此雇主向佣工提供的肴馔必须包含 鲜味 ,每遇节候, 肴馔更为丰盛 ,从而带动了鱼虾的畅销和交易的活跃, 故市中卖鱼虾极早,迟则不可得 。这反映出当地(  )

A.雇工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的恶化C.商业管理日益规范D.市场化水平较高

5.

1844年6月,美国公使顾盛致信美国驻广州领事,认为 按照欧美奉行的国际法,每一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都应该服从该国家的法律 ,对于合众国在中国的公民,认为 受美国所派驻华官员的审判 。这反映了(  )

A.国际法仅适用于欧美国家B.殖民者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C.美国获得治外法权的特权D.美国以广州为侵略中国的中心

6.

第一家国人创办的交易所于1920年7月在上海开业,此后大量涌现。截止1925年,共新设银行257家,1925年实收资本达到16914万元,是1912年的6.2倍。在银行业的推动下,信托公司应运而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近代市场交易的发展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剧D.新型营销方式的出现

7.

孙中山提出人民是国家主人,是有权的人,政府是专门家,是有能的人,分别赋予 四大民权 五大治权 ,使人民手中的政权对政府手中的治权有支配作用,两者之间是主权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就相当于车主与司机的关系。孙中山意在强调(  )

A.人民应该监督政府施政B.西方政体模式值得借鉴C.政权性质决定治权实施D.社会治理需要制约平衡

8.

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 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 歌词曾被改为 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 。这反映了(  )

A.歌词创作必须与现实结合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9.

苏格拉底问普罗泰格拉,希波格拉底将从他那里学到什么?普罗泰格拉答道: 如果他跟我学习,他学到的不是别的,就是他来这里要学的东西。这主要是好的方法,即在个人事务上懂得如何尽可能好地料理家务,在公共事务上,懂得在城邦事务中如何最有成效地说和做。 这一对答反映出智者运动(  )

A.维护了公民智力神圣性B.突出了人的个性自由C.重塑了社会道德价值观D.顺应了政治发展需要

10.

1844年6月,普鲁士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对于这次起义,马克思曾评价: 西里西亚起义是恰恰在开始时就具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在结束时才具有的东西……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 这种优越性质 是指(  )

A.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B.对无产阶级本质的意识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D.明确夺取国家政权目标

11.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基本上被控制在5%以下,经济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势头。但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高利率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放慢,失业率又趋上升。整个80年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增长最慢的十年,失业率在西欧各国高达10%左右。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周期性渐趋弱化B.发达国家出现持续的衰退C.西方国家干预具有局限性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灵

12.

莫奈用了两年多时间,每天对着干草堆悉心作画。干草堆不再是废弃之物,在画家眼里成为最美丽的风景。干草堆一年四季,阴晴雨雪,薄雾艳阳,晨昏正午,在画家手里呈现出五光十色、万紫千红。据此可知,该系列作品(  )

A.强调光与色的应用B.追求画面严整和谐C.注重内心自我感觉D.遵循写实主义原则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社会规约功能对比

福利国家的社会规约功能

英国

德国

美国

典型实践的时间段

1617世纪工业化前,惩罚体罚等与社会救济并重,1601年的济贫法实施也伴随着明显的社会规约实践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快速工业化过程

20世纪中后期,福利国家建设加速期

目的

缓解商贸活动、圈地运动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

回应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主党势力不断壮大的政治问题

实现对底层社会和少数族裔的有效社会规约

对象

城乡社会流动与社会贫困,城市治安问题等

阶级矛盾与无产阶级政党

社会纵向分层与种族分层

方式与手段

强制性工作,惩罚与社会救济并存,依据新旧济贫法实施

政治上打压与福利收买并用,依社会保险立法实施

强调工作伦理,强化社会共享价值,即自力更生等自由理念;有限的、分散的救济政策

效果

缓解了社会问题,大量供给工业化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对工人阶级实现了分化、收买与整合;分化了德国左翼政党势力

对社会贫困和种族问题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控制

——摘编自陈兆旺《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的社会规约与国家治理——基于英、德、美三国实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7—1983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984年至今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阶段。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改革历程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密切关联。随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职工福利、民政福利的改革和社区服务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范围得到拓展,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特征日渐凸现,传统福利制度经历制度重塑并向现代化福利制度模式转变,即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社会规约功能的异同点。(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进行了 批判 发现 重构 三个方面的工作(表3),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3

基本态度

具体表现

批判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指出,孔子不再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高不可攀的圣人,儒家学说成为九流之一,九流并美而非儒学独尊成了一个共识。

发现

陈独秀说:九流百家,无一非国粹。周秦诸子,无一没有研究的价值。阴阳家明历象,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也

重构

胡适提出了一16字的著名现代文化建设公式: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摘编自杨宏雨《批判、发现、重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思与审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信息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修德产生了司法审判中的集体决断制度。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禁止由长官强行统一意见,所有参与决断的官吏均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司法意见。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涵盖了从中央司法机关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亲贵族到平民百姓、从疑难复杂案件到普通刑事案件。唐代实行严格的司法责任制原则,司法责任覆盖司法裁判形成和制作的各个环节。法律把各级各类官吏中千差万别的官吏以其共同的责任状况,采用一般概念的名称分为四等。在四等同署官都判断错误时,按照 各以所由为首 承担集体连带责任。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使得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更加慎重,唐代统治者通过裁判者异议制度构筑起了冤错案件的防护机制,确保案件处断公允。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在实际运作层面,是一种典型的 合议制

——摘编自王燕芳《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深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司法集体决断制度的价值。(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泰晤士报》记者吉尔乐叫嚷,甲午战后的中国 如此一筹莫展,以致随时可能成为大国手中的玩偶 ,他认为中国 如此衰败,在遇到外来的第一个压力时,就必然立即出现全面、彻底的崩溃 ,认为英国政府无须 对一个幸存下来的帝国纯粹名义上的独立和完整表示关心 。甲午战前,日本 基本上仍然是一个遭受西方压迫的亚洲小国 ,但甲午战后,战胜国日本的国际地位上升,成为亚洲强国,并参与了列强争夺中国的斗争。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俄国深感威胁,俄财政大臣维特认为: 日本占领南满对俄国来说是一个经常的威胁,迟早会导致日本占领整个朝鲜。 英日两国在经反复磋商后于1902年1月30日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

——摘编自张玉芬《远东格局变化下英日同盟的成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签订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同盟产生的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一个光明与黑暗交织、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年代,伴随着门户开放,西学开始东渐,这使少年时便有 慨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 抱负的薛福成看到了希望,正在兴起的一场求强求富的自强运动更让他看到了报国的机会。1865年,这个27岁的年轻人给当时的洋务大臣曾国藩上书《上曾侯相书》,由此成为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认为,国家选人才应该 征辟与科举并用 ,对具有一长一艺之实用之才,应不拘一格录用,尤其是工商人才;由于农民力量孱弱,此领域要更多发挥官方作用,官方借给民垦者以籽种和牛具助其生产;应当以屯田为基础实现屯政,筑城堡、设守备,人们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各自为守,培育民众能力,自治防暴;吏治关乎国家修创痍为富庶、化凋敝为敦朴,所以要 慎其选、养其廉、尽其才 ;应该减兵营以省岁饷,厚民生以培元气,让百姓富起来;为了不被邻敌所侮,应当筹巨款、设巨厂,购买并学习西方的火器和轮船术,亦可派敏慧学子赴西方国家学习机器技术。

——摘编自李湘云《论薛福成变法图强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薛福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薛福成的思想主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