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大型墓
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墓主都是男性。
中型墓
长、宽尺寸略小。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包括少量彩绘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这类墓占墓葬总数的近10%。死者多系男性,仅分布在大型墓两侧的为女性。
小型墓
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墓葬总数的90%。
家庭!家庭!
你朝朝暮暮的祝我长进,祝我成人,
这是你爱我的心!
为什么又时时束缚我自由,阻止我前行,
更不许那蓬蓬勃勃的人生乐趣,和我接近?
潮流激荡,趋向光明;
你为什么还做旧势力的奴隶——昏昏不醒?
我要打破你的黑暗,
那怕你压力愈重;
我奋斗的精神,总是绵绵无尽!
工业
农业
1952比1949增长
150%
48.5%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摘编自涂志伟《明中晚期以月港为中心的国内海上贸易网络》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摘编自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摘编自劳汉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研体制的演变》
——摘编自洛伦·R·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
三、开放性试题
时间
西方国家乡村重构历程
20世纪70年代
西方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减缓,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国家干预开始进入乡村市场,部分制造业也开始迁往本国乡村;农业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标准与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0世纪90年代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病”催生城市社会的“乡村田园梦”,从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重构乡村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引发人们对乡村空间的重新审视,农业资源保护、文化景观修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西方国家乡村政策的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
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对乡村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西方国家乡村主体新增了跨国公司、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全球性流动不仅带来新的乡村主体,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新产业改变了乡村社区经济和环境关系,西方国家乡村呈现多维混杂的空间格局。
——摘编自胡书玲等《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