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3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 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 于是齐桓公就把燕庄公所到的地方划给了燕国,诸侯闻之,皆从齐。这表明当时(  )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确立B.天子共主地位逐渐丧失C.礼乐制度的影响力犹存D.华夷文化冲突趋于缓和

2.

桐柏山和大别山相接处的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被称为义阳三关。三关均为南北来往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历来属于荆襄地区,元朝时却将其划归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此举旨在(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革新地方行政体制C.改变南北经济地理格局D.推动民族融合进程

3.

图1为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一角显示在院落里,正在进行杂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属、侍从正在观看;而另一个房间里的织女却在继续从事着纺织生产,有的纺纱、有的络纱、有的摇纬、有的织布。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汉代(  )

图1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田庄经济的生产模式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社会契约关系的加强

4.

表1 我国古代部分王朝的监察法规

朝代

法规

内容

西汉

《监御史九条》

规定了对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吏不廉者等九种情况的监察

曹魏

《察吏六条》

要求对民疾苦冤、墨绶以上官吏的政绩、民有特别品行德才者等六种情况进行监察

唐朝

《遣使巡省天下诏》

规定了问民疾苦、政刑苛弊、宣扬风化等监察内容

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  )

A.法规完善B.重视权力制衡C.职责明确D.强调组织独立

5.

从北宋最后一位帝王宋钦宗,到南宋宋高宗之后的历代帝王,对王安石是负面评价。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将王安石等人视为 奸臣 。直至进入近代,迎来 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 后,人们才重新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正面意义,并给王安石以全面客观的评价。这表明(  )

A.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B.史学方法决定历史观点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

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1438年,明朝廷正式诏令,允许 顺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这一政策变化(  )

A.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B.说明政府强化了经济管控C.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7.

清朝对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分裂叛乱活动采取坚决镇压的同时,也严格限制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势力的扩展。但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封爵、加俸、会盟、朝觐和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

A.分而治之B.因俗而治C.恩威并施D.顺时而变

8.

图2为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古粮仓。它与北京的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南新仓齐名,并称为 天下粮仓 ,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作为史料其可用于研究(  )

图2

A.政府的官方储备B.民间的社会救济C.户籍制度的演变D.宗族的内部救助

9.

晚清汉口开埠通商后,市场上同时流通银两、铜钱、银元、官票、汉钞等,交易颇有不便。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只做计算单位、并无实物的洋例银,做为统一的记账、结算的货币。洋例银的出现(  )

A.表明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C.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D.有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10.

1905年,湖北当局在黄陂县募兵,96人中有12个廪生、24个秀才。同时有大量的旧文人转向新式教育,成为新学堂与学务机构的教职员。清末贡生陈蝶仙开办了许多公司,生产牙粉、酒、汽水及玻璃。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  )

A.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B.提高了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C.反映了新式教育体制的确立D.促进了国家政治认同的形成

11.

1936年初,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等)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当时这一举措旨在(  )

A.推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发展C.促进工农民主政权的创立D.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12.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带承包商和劳工相比,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承包合同除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外,更多地雇用当地承包商和劳工,通过 干中学 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适宜的建筑及工程技术。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  )

A.意识形态的作用有所加强B.重视提高受援国的发展能力C.经济因素的影响持续增大D.倡导建立新型区域经济组织

13.

公元前367年,罗马的平民首次担任执政官,此后独裁官、监察官等高级官职也对平民开放,平民和贵族的差别逐渐缩小。公元前287年,完全由平民组成的特里布大会通过的决议不需经过元老院或由市民组成的森都里亚大会的批准,也被承认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强调国家的集体利益B.政治体制缺乏权力制约C.存在政治民主化趋势D.平民主导国家政治生活

14.

鉴于当时2600万法国人中,大约有1200万人不会说法语的情况,《人权宣言》等重要文件都不得不翻译成当地语言。许多国民公会的代表提出要大力倡导法语,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民众中讲法语的人数大幅度提升。这一现象(  )

A.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推动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开启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D.强化了法国民众的民族认同

15.

表2

内容

条目

纪律优良的民兵组织对自由州的安全是必要的,因此,人民持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

第二条

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

第十条

(  )

A.注重保护个人权力B.坚持三权分立原则C.追求法律程序公正D.维护联邦政府权威

16.

19世纪初, 面包加油沥(烤肉时滴下的肥油)”是贫民家庭常见的膳食组合。到19世纪末,工人的餐桌上也出现了肉类,兰开斯特的人均每周肉食量在两磅左右。1881年的一份报告说,英国人的肉食消费大大超过了面包支出,牛奶、禽蛋、黄油、奶酪支出超过了土豆支出。这反映出(  )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B.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消费的风气C.世界市场改变了工人的饮食习惯D.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17.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这样写道: 在莫桑比克,他们试图控制南非的黄金贸易;在霍尔木兹海峡,他们控制了波斯湾的入口;在果阿,他们贩运印度的胡椒;在马六甲,他们监管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的货船。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葡萄牙海上贸易的发达C.荷兰垄断国际贸易D.英国成为 日不落 帝国

18.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将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下调至30%,1988年进一步下调到25%,最高税率则从83%下调到60%,1988年进一步下调至40%。起征点从原来年收入8000英镑提高到1万英镑。这些举措旨在(  )

A.增强经济发展活力B.强化国家经济干预C.健全社会保障制度D.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19.

欧盟的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维护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发展、提高粮食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国的粮食安全目标侧重于耕地保护和对农民进行收入支持;日本的粮食安全政策核心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特别是大米的自给率。这体现的粮食安全特征是(  )

A.系统性B.动态性C.地域性D.全局性

20.

过去,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 拍客 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以 原创、关注、分享 为特点的 拍客 文化开始大规模流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  )

A.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B.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C.世界文化趋向于同一化D.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在东京国学基础上,又兴建了西京、南京、北京的国学。北宋大兴官学的实质在于振兴社会教化和弥补科举对人才选拔的不足,其传播知识的旨趣并不凸显。北宋中期,兴天下之学以振教化已成为北宋士大夫的共识。王安石文教改革既重视太学改革,又积极关注地方州县学的发展,并且振兴地方州县学成为王安石建立教化新格局的中心环节。从制度建制上用三舍法将州县学与太学相互衔接,而在传播系统上则使师资、生员、教材、学田以及文教协调专员一并到位。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州县学的良性运转。将各地读书士子阶层共同纳入国家教化组织的调控范域。宋南渡后, 自龟山(杨时)辟书院以讲学,于是白鹿、鹅湖相继而起 ,教化对象向民间社会大众延伸、转化。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材料二

表3 196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榜样人物身份类别统计

榜样身份类别

人物

政治领袖

1个:贺龙

英雄榜样

14个:革命战士(5、方志敏、何大庆、白求恩(2、吴运铎、杨子荣、军队战士、冯婉贞、甘祖昌

知识分子

4个:徐特立、邹韬奋、闻一多、林道静

劳动榜样

4个:梁生宝、铁路列车员、小李和将军、英雄母亲

青少年榜样

2个:小橘灯、小英雄

——摘编自宋珏蕾《教科书榜样人物的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表4 199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榜样人物身份类别统计

榜样身份类型

人物

政治领袖

4个:周恩来(2、陈毅(2

英雄榜样

6个:革命战士、白求恩、刘胡兰、大个子军人、陈毅、无名革命战士

知识分子

14个:韩麦尔、梅兰芳、蔡芸芝、鲁迅(3、竺可桢、老教授、任以沛、罗丹、闻一多、秦大河、藤野严九郎、茅盾

劳动榜样

5个:成渝父母、傻二哥、郭全海、朱德母亲、卖蟹小姑娘

青少年榜样

3个:小桔灯、保尔·柯察金、陈伊玲

——摘编自宋珏蕾《教科书榜样人物的变迁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196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1993 年初中语文教科书榜样人物的突出变化,并简要说明榜样文化建设的必要性。(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5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简表

进程

时间

表现

萌芽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新大陆发现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西欧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始开辟国外大市场,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出现

形成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英国等欧美国家依靠坚船利炮炸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倾销廉价工业品。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区域分工和工农部门分工,逐步演变成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发展

19世纪后期到二战爆发

国际分工的参与主体大幅增加,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实现方式不仅有商品交换,更有资本输出。英国遭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德、美、日等帝国的双重挑战

深化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海量增长,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共同参与到分工体系之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明显改善,但南北矛盾依旧突出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在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已从由知识技能要求低、附加价值小的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递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摘编自金芳《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并为维持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活字印刷术诞生之初,其最具优势的生产领域是赎罪券。教会印发的赎罪券往往只有一页纸的篇幅,售价远高于纸的成本,同时又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复制。从这个角度讲,教会生产赎罪券这种经济模型,是最符合技术进步趋势的。如果人类本身就匍匐在技术进步的脚下,依附于技术进步的力量,那么当时人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支持教会的一切活动。但有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之所以成功地领导了新教革命,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他非常了解活字印刷企业的经营模型。《九十五条论纲》只有一页,而且为了配合印刷企业的经营模式,他很少写大部头著作,多数都是小册子,还使用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德语,这使得新教得以迅速传播并深入人心。

——摘编自张笑宇《现代史纲40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技术与文明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