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一体是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面对由于部分民众和海外华商私自
“改籍
”等问题引发的涉外事件,传统的户籍制度在处理国籍事件上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失专门处理
“国籍
”问题的法律,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
“中国
”人身份的认同危机。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
“生而父为中国人者
”,
“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
”
“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不论是否生于中国,
“均属中国国籍
”。
——据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
材料二
新中国以来户口本的变迁
新中国以来户口本的变迁 |
时间
|
名称
|
特征
|
改革开放前
|
户口簿
|
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内容有常住人口登记、外出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本人成分,属相,盖有“草纸、火柴、肥皂、烟酒已发”等许多红印章。
|
改革开放初期
|
户口簿
|
取消成分,属相,外出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盖有“草纸、火柴、肥皂、烟酒已发”等许多红印章一直延续到1991年。
|
21世纪以后
|
居民户口簿
|
全国统一样式,盖有省公安厅户口专有章和辖区派出所印章,微机打印,户口信息公安系统全国联网、常住人口登记中“农业”和非农业等栏目逐步被取消。户别一栏2015年后只填写居民家庭户和居民集体户。
|
——摘编自江苏溧阳论坛《怀旧的历史图片——本户口簿》《青岛城市档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清国籍条例》的特点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中国户口本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 |